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蔡琰悲笳,昭君怨曲,何预当日悲欢。出自哪首诗?

4个月前 (04-26)诗词赏析14

诗词原文

古怨曲

蔡琰悲笳,昭君怨曲,何预当日悲欢。出自哪首诗?

唐·刘商

蔡琰悲笳思苦辛,昭君怨曲怨红尘。

何预当日悲欢者,但见高山流水人。

作者简介

刘商,唐代诗人、画家,字子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生卒年不详,大致活动于唐德宗贞元年间至唐宪宗元和年间,他工于文学,擅长绘画,尤精山水,曾任中书舍人、汴州观察使等职,晚年辞官归隐,刘商的诗歌多抒发个人情感与人生感悟,风格清新自然,有一定的艺术成就。

译文

蔡文姬(蔡琰)吹奏的悲笳诉说着无尽的辛酸,王昭君弹奏的怨曲倾诉着对红尘的哀怨,这些乐曲与当日那些经历悲欢离合的人们有何关联呢?只见到那高山流水间,知音难觅的孤独身影。

释义

“蔡琰悲笳”指的是东汉末年才女蔡文姬在战乱中被掳至北方后,以悲笳之音抒发思乡与离愁之情。“昭君怨曲”则是指西汉时期王昭君出塞和亲,以琴声表达对故土的眷恋与哀怨。“何预当日悲欢者”意为这些乐曲与那些经历悲欢离合的人们并无直接关联,但它们却成为了人们情感共鸣的载体。“但见高山流水人”则借用了“高山流水”的典故,比喻知音难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孤独与知音难遇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蔡文姬和王昭君的典故为引子,通过她们的音乐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悲欢离合的深刻感悟,诗人并没有直接描绘这些历史人物的具体经历,而是通过她们的音乐来传达一种普遍的情感体验,这种手法使得诗歌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情感共鸣力,诗人以“高山流水人”作为结尾,既是对知音难遇的感慨,也是对人生孤独与追求理解的深刻反思,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自身的经历和情感有关,刘商一生仕途坎坷,经历了不少波折与挫折,他可能对人生中的悲欢离合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感悟,作为一位擅长绘画与文学的艺术家,刘商对音乐和艺术的感悟也尤为敏锐,他通过蔡文姬和王昭君的音乐典故,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悲欢离合的感慨和对知音难遇的孤独感受,这首诗既是他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蔡琰悲笳,昭君怨曲,何预当日悲欢。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出自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