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梦无凭,秋期又误,迢递烟水云山。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
宋·晏几道
小令尊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
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
春梦无凭,秋期又误,迢递烟水云山。
凄凄唤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作者及朝代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北宋著名词人,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第七子,与其父齐名,世称“二晏”,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工于言情而时有新意,有《小山词》传世。
作者简介
晏几道自幼聪颖过人,深受其父晏殊的影响,早年生活优裕,但仕途不顺,晚年家境中落,生活较为困顿,他的词作多抒发个人情感,尤其擅长描写男女之间的悲欢离合,情感细腻真挚,语言优美动人,是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在酒宴前我遇见了那位如玉箫般美丽的女子,银灯之下她唱了一曲,真是妖娆动人,在歌声中我沉醉其中,谁又能对此产生怨恨呢?唱罢归来,酒意仍未消散。
春天的梦境虚无缥缈,无法把握,秋天的约定又被耽误,只能望着那遥远的烟水云山,心中满是惆怅,酒醒之后,我凄凉地呼唤,却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只见杨柳岸边,晓风吹拂着残月。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写与一位美丽女子的相遇和离别,表达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重逢的期盼,但同时又透露出一种无法把握命运、无法实现愿望的无奈和哀愁。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词人与一位美丽女子的短暂相遇和离别后的无尽思念,上片通过“小令尊前见玉箫”和“银灯一曲太妖娆”两句,生动地刻画了女子在酒宴上的美丽形象,以及她动人的歌声,下片则通过“春梦无凭,秋期又误”等句,表达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重逢的期盼,但同时又透露出一种无法把握命运、无法实现愿望的无奈和哀愁。
词中的“迢递烟水云山”一句,不仅描绘了遥远的自然景象,也象征着词人与女子之间难以逾越的距离和障碍,而“凄凄唤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两句,则进一步渲染了词人酒醒后的凄凉和孤独,以及他对那段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词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晏几道在仕途不顺、生活困顿之际,回忆起与某位美丽女子的短暂相遇和离别后的无尽思念,从而有感而发创作而成的,词中流露出的无奈和哀愁,也反映了词人当时的心境和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