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中原季月欲折胶,江界陨霜无脱木。全诗是什么?

6个月前 (04-07)诗词赏析8

诗词原文

中原季月欲折胶,江界陨霜无脱木。全诗是什么?

观江月

唐·李峤

中原季月欲折胶,江界陨霜无脱木。

寒天日暮水云间,孤舟独宿芦花岸。

作者简介

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生于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卒于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侍郎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其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及边塞风光,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中原地区到了深秋时节,天气寒冷得仿佛连胶都要冻折;江边的地界上,霜降之后,树木的叶子都已落尽,没有一棵能逃脱这严寒的侵袭,寒冷的天空下,日暮时分,水天一色,一片苍茫;我独自乘着孤舟,停泊在长满芦花的岸边过夜。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中原与江边地区的寒冷景象,首句“中原季月欲折胶”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中原地区深秋时节的严寒;次句“江界陨霜无脱木”则进一步描绘了江边地界霜降后树木叶子落尽的萧瑟景象,后两句则通过“寒天日暮水云间”和“孤舟独宿芦花岸”的描写,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之情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诗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又有诗人情感的抒发。

赏析

这首诗以深秋时节的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中原与江边地区的严寒景象,诗人运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将中原的严寒与江边的萧瑟进行对比,使得整首诗的画面感更加鲜明,诗人还通过“孤舟独宿芦花岸”的描写,将自己的孤独与寂寞之情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诗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又有诗人情感的抒发,这种情景交融的写法,使得整首诗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李峤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在深秋时节,他或许正身处异乡,面对着严寒的自然环境和孤独的生活状态,心中充满了感慨和无奈,他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诗中,通过描绘深秋时节的自然景色来抒发自己的孤独与寂寞之情,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种现实状况或诗人的某种政治抱负和理想追求,由于历史资料的缺乏,我们无法确定这首诗的确切创作背景和具体含义,但无论如何,这首诗都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内涵成为了唐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中原季月欲折胶,江界陨霜无脱木。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