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广寒宫阙月楼台,露里移根月里栽。下一句是什么?

6个月前 (03-31)诗词赏析10

诗词原文

广寒宫阙月楼台,露里移根月里栽。下一句是什么?

唐·李峤

广寒宫阙月楼台,露里移根月里栽。

玉兔银蟾争守护,嫦娥姹女戏相偕。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峤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峤(约645年-约714年),字巨山,唐代文学家、书法家,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的诗文以五言律诗见长,内容多为咏物之作,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是初唐文坛的重要人物之一,李峤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苏味道、王绩、王勃、杨炯并称为“文章圣手”。

译文

广寒宫中有着月楼台,桂花在露水中移植,在月光下栽种,玉兔和银蟾(月亮的别称)争相守护,嫦娥与美丽的仙女们嬉戏相伴。

释义

这首诗以桂花为题,通过描绘广寒宫的神秘与美丽,展现了桂花的超凡脱俗,首句“广寒宫阙月楼台”描绘了月宫的仙境,为桂花提供了一个超凡的背景,次句“露里移根月里栽”则直接点出桂花的种植环境,强调了其非凡的品格,后两句通过玉兔、银蟾、嫦娥等神话人物的守护与嬉戏,进一步渲染了桂花的高洁与神秘。

赏析

这首诗以神话传说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桂花的独特魅力,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玉兔、银蟾、嫦娥等神话人物融入诗中,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浪漫色彩和神秘气息,诗人通过对桂花生长环境的描绘,也表达了对其高洁品格的赞美和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艺术魅力的咏物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唐代社会对神话传说的热爱以及文人墨客对自然景物的赞美有关,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文人墨客们热衷于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李峤作为唐代文坛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往往以咏物为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首诗可能就是他在某个特定的情境下,受到神话传说的启发,创作出来的一首赞美桂花的诗歌,桂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之花,也寓意着高洁、美好和吉祥,这也可能是诗人选择桂花作为创作主题的原因之一。

“广寒宫阙月楼台,露里移根月里栽。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