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昔人研材是处有,其后仅称端与歙。的解释

6个月前 (03-27)诗词赏析11

诗词原文

砚池

昔人研材是处有,其后仅称端与歙。的解释

宋·蔡襄

昔人研材是处有,其后仅称端与歙。

石理发腻理亦润,巧匠斫之成坚密。

光如坚玉色如虹,试墨如漆还如饴。

轻磨浓淡点秋水,只恐风吹成陆离。

作者及朝代

作者:蔡襄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蔡襄(1012年-1067年),字君谟,兴化军仙游县(今福建仙游)人,北宋时期名臣、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他为人忠厚、正直,讲究信义,且学识渊博,书艺高深,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蔡襄书法以其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其著作《茶录》《荔枝谱》等亦有较高成就。

译文

古人研磨墨汁的材料到处都有,但后来仅以端砚和歙砚最为著称。

这两种砚台的石质细腻且润泽,经过巧匠的雕琢变得坚实细密。

砚台的光泽如同坚硬的玉石,颜色如同彩虹般绚烂,试墨时墨汁如同黑漆,又如同蜜汁般流畅。

轻轻研磨,墨汁浓淡适宜,如同秋水中的点点波纹,真担心一阵风吹过,墨汁会幻化成斑斓的色彩。

释义

本诗主要描述了端砚和歙砚的珍贵与美好,首句指出古代研磨材料的普遍性,但随后强调端砚与歙砚的特殊性,接着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这两种砚台的质地、光泽和试墨效果,展现了它们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的独特魅力。

赏析

蔡襄的这首诗以砚台为题材,通过对端砚和歙砚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工艺品的鉴赏能力,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光如坚玉色如虹”、“试墨如漆还如饴”等,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砚台的美妙之处,诗人也通过“轻磨浓淡点秋水”等句,表达了对砚台实用性的认可,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砚台的赞美,也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创作背景

蔡襄作为北宋时期的名臣和文学家,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到的见解,他深知砚台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的重要性,因此在创作这首诗时,很可能是为了表达对砚台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作为一位书法家,蔡襄对砚台的质量和性能也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体验,这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在北宋时期,文化繁荣,文人墨客对文房四宝的需求和鉴赏能力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也为蔡襄创作这首诗提供了良好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

“昔人研材是处有,其后仅称端与歙。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