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不知许事且作达,掌故长贻合氏珍。的释义

6个月前 (03-27)诗词赏析12

诗词原文

闲居杂感

不知许事且作达,掌故长贻合氏珍。的释义

朝代:清代

作者:郑燮(郑板桥)

闲居竹舍远尘嚣,心境悠然似碧霄。

不问世间纷扰事,不知许事且作达。

清风明月为知己,古卷青灯伴寂寥。

掌故长贻合氏珍,笑看浮云任飘摇。

作者简介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又号理庵,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江苏兴化人,“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其代表作有《板桥全集》、《板桥六分半书》、《修竹新篁图》等。

译文

闲居在竹舍之中,远离尘世的喧嚣,心境悠然自得,如同碧蓝的天空一般高远,不去过问世间的纷扰之事,许多事情不知道也就罢了,姑且让自己变得豁达开朗,清风明月成为我的知己,古卷青灯陪伴我度过寂寥的时光,那些掌故故事长久地留传给合氏家族作为珍宝,我则笑看浮云,任由它们在空中飘摇。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郑板桥闲居时的悠然自得和对世事的淡泊态度,他通过描绘自己的居住环境、心境以及日常活动,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不知许事且作达”一句,体现了诗人对世事的豁达与超脱;“掌故长贻合氏珍”则暗示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赏析

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充满了文人雅趣,诗人通过描绘闲居生活的宁静与淡泊,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诗中“清风明月为知己,古卷青灯伴寂寥”两句,尤为传神地描绘了诗人与清风明月为伴、与古卷青灯为友的闲适生活,展现了诗人高雅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诗人通过“掌故长贻合氏珍”一句,也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珍视和期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郑板桥晚年闲居时期,郑板桥一生仕途坎坷,晚年更是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磨难,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选择了远离尘嚣、归隐田园的生活方式,这首诗正是他闲居生活的真实写照,反映了他在逆境中保持豁达乐观、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通过诗中“掌故长贻合氏珍”等句,也可以看出诗人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不知许事且作达,掌故长贻合氏珍。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