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醉中我欲呼风伯,一扫阴霾霁九州。的意思及出处

7个月前 (03-14)诗词赏析12

诗词原文

风雨中诵潘邠老诗

醉中我欲呼风伯,一扫阴霾霁九州。的意思及出处

宋·韩淲

满城风雨近重阳,云卷云舒势莫当。

菊蕊垂垂开似倦,荻花袅袅不胜霜。

荒村酒熟寻幽客,野渡舟横卧晚阳。

醉中我欲呼风伯,一扫阴霾霁九州。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韩淲(biāo),字仲止,号涧泉,南宋诗人、词人。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韩淲生于南宋高宗赵构绍兴年间,是南宋中期的一位重要文人,他学识渊博,诗文俱佳,尤其擅长词作,风格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与对自然景物的感悟,韩淲一生未得显达,多以教书为业,晚年隐居上饶,与辛弃疾、陆游等人有交往,其文学成就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临近重阳时节,满城风雨交加,云卷云舒的态势难以阻挡,菊花含苞待放,似乎显得有些疲倦;荻花在寒霜中轻轻摇曳,显得柔弱不堪,荒村里酒香四溢,我寻找着隐居的友人;野渡口小舟横卧,夕阳映照在水面上,醉意朦胧中,我想要呼唤风伯,请他一扫而空天空的阴霾,让九州大地重现晴朗。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风雨交加的秋日景象,以及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美好天气的向往,诗中“醉中我欲呼风伯,一扫阴霾霁九州”一句,更是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渴望改变现状的豪情壮志。

赏析

这首诗以风雨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景象,营造出一种萧瑟而又不失生机的氛围,诗人通过对菊花、荻花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而“醉中我欲呼风伯,一扫阴霾霁九州”一句,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也寄托了他对美好社会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中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韩淲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社会的现状深感忧虑,在风雨交加的秋日里,他独自饮酒,思念友人,同时也渴望改变社会的现状,他写下了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表达个人情感,寄托了他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对改变现状的渴望,这首诗不仅反映了韩淲个人的情感世界,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

“醉中我欲呼风伯,一扫阴霾霁九州。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