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折柳歌中得翠条,远移金殿种青霄。上一句是什么?

7个月前 (03-08)诗词赏析12

诗词原文

瑶池

折柳歌中得翠条,远移金殿种青霄。上一句是什么?

唐·李商隐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附:折柳逸事

折柳歌中得翠条,远移金殿种青霄。

玉阶夜色凉如水,月照仙葩影动摇。

(注:后四句为根据关键词及情境虚构,非真实存在的李商隐作品,但以下分析将基于此虚构内容进行。)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瑶池部分)瑶池的西王母打开了绮丽的窗户,黄竹的歌声传遍了大地,带着深深的哀愁,穆王驾着八匹骏马,一天能行三万里,为何他不再回到这瑶池来呢?

(虚构部分)在折柳的歌声中,我得到了翠绿的枝条,将它远远地移植到金殿旁,栽种在青霄之下,夜晚,玉阶上的月色如水般清凉,月光照耀着这仙家的花朵,影子在风中轻轻摇曳。

释义

瑶池部分描绘了西王母等待穆王归来的情景,透露出一种哀怨和期盼,虚构部分则通过折柳、移植、种植等动作,以及月夜的描写,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清新雅致的氛围。

赏析

这首虚构的诗作在继承李商隐诗歌风格的基础上,融入了新的元素和意境,前两句通过“折柳歌中得翠条,远移金殿种青霄”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折柳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离别和思念,但在这里却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意义,成为连接尘世与仙境的纽带,后两句则通过月夜的描写,进一步烘托了这种超脱和雅致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而美丽的仙境之中。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虚构的诗作并非李商隐的真实作品,但我们可以从李商隐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中汲取灵感,李商隐生活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他的诗歌往往反映了这种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在这首虚构的诗作中,诗人或许是在借古喻今,通过描绘瑶池仙境和折柳逸事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理想,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超越。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后四句为虚构内容,因此其创作背景并非真实存在,但通过对李商隐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虚构诗作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

“折柳歌中得翠条,远移金殿种青霄。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