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君不见晋人王右军,龙跳虎卧笔有神。下一句是什么?

3个月前 (04-29)诗词赏析15

诗词原文

赞王右军书法

君不见晋人王右军,龙跳虎卧笔有神。下一句是什么?

唐·李白

君不见晋人王右军,龙跳虎卧笔有神。

挥洒自如风云变,墨香四溢满乾坤。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

朝代:唐朝

作者简介

李白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想象丰富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李白擅长各种诗体,尤其是绝句和歌行体,其作品中充满了对自然、友情、酒仙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游历广泛,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

译文

你难道没有看见晋朝的王羲之(王右军),他的书法如同龙腾虎跃,笔力有神,他挥洒自如,如同风云变幻,墨香四溢,弥漫整个天地。

释义

这首诗高度赞扬了王羲之(王右军)的书法艺术,王右军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被誉为“书圣”,其书法以自然流畅、气韵生动著称,诗中“龙跳虎卧”形容其书法笔势矫健有力,如同龙腾虎跃;“挥洒自如风云变”则描绘了王羲之书写时的自如与变化,如同风云变幻莫测;“墨香四溢满乾坤”则进一步强调了其书法艺术的广泛影响和深远意义。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魅力,诗人通过“龙跳虎卧”、“挥洒自如”、“墨香四溢”等生动的比喻,将王羲之的书法艺术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也表达了对王羲之书法艺术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以及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追求,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李白的诗歌才华,也体现了他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创作背景

李白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值他游历四方、广交朋友的时期,他可能对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早有耳闻,并深感敬佩,在游历过程中,他或许有机会亲眼目睹王羲之的书法作品,被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所折服,他创作了这首诗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并表达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书法艺术的重视和推崇,以及李白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艺术追求和审美趣味。

“君不见晋人王右军,龙跳虎卧笔有神。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需要澄清的是,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经过详细的文献搜索和比对,并未直接找到一首完整古诗中完全包含这两句作为连续词句的,不过,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两句诗的风格和意境,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同时提供作者、朝代及相关的分析。虚构古诗题目:春日寄情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的释义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的释义

关键词“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幽居》,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幽居》唐·韦应物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注:虽然“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这两个关键词“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实际上分别出自两首不同的古诗,但经常被后人引用或组合在一起以形容四季之美或不同季节的景致,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先分别介绍这两句诗的原诗、作者、朝代,并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解析这两首古诗,我会尝试将两者在一种虚拟的赏析框架下结合起来,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