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正恁朝欢暮宴,情未足,早江上兵来。下一句是什么?

3个月前 (04-29)诗词赏析14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正恁朝欢暮宴,情未足,早江上兵来”,这句诗出自宋代词人柳永的《双声子·晚天萧索》,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正恁朝欢暮宴,情未足,早江上兵来。下一句是什么?

双声子·晚天萧索

宋·柳永

晚天萧索,断蓬踪迹,乘兴兰棹东游,三吴风景,姑苏台榭,牢落暮霭笼收,正恁朝欢暮宴,情未足,早江上兵来,惊起南飞雁,不到伊行。

恨如芳草,萋萋剗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向、一回欢后,一回愁。

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赋的方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傍晚的天空显得萧索冷清,我像随风飘荡的断蓬一样四处漂泊,乘着兴致驾一叶小舟向东游弋,三吴地区的风景,姑苏台榭等名胜,都被傍晚的阴霾笼罩,正当我沉浸在早晚欢宴的快乐之中,情感还未得到满足时,江上却突然传来了战乱的消息,这消息惊起了南飞的大雁,使它们无法飞到你的身边。

心中的怨恨就像那无边无际的芳草,即使被刈除干净,还是会重新生长出来,回想起分别时柳林外的青骢马,水边穿着红衣的女子,我不禁感到悲伤和惊愕,上天无端地赐给我这样一位美丽的女子,让我在夜晚的月光下做着一帘幽梦,在春风中享受着十里的柔情,但无奈的是,每一次欢愉之后,都会伴随着一次愁苦。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词人晚年的漂泊生活和与心爱之人分别后的愁苦心情,表达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将词人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赏析

这首词在情感表达上非常细腻,词人通过描绘晚天的萧索、断蓬的漂泊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词人还通过回忆与心爱之人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在词中,词人巧妙地运用了双声词和叠词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词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词人还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将词中的情感表达得更加深刻和生动。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创作于柳永晚年时期,当时他经历了仕途的坎坷和生活的漂泊,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词中描绘的晚天萧索、断蓬漂泊等意象,正是词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词中提到的“江上兵来”等战乱消息,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在这样的背景下,词人通过这首词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双声子·晚天萧索》是一首情感细腻、意境深远的词作,通过描绘词人晚年的漂泊生活和与心爱之人分别后的愁苦心情,表达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这首词在情感表达、意象运用、修辞手法等方面都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成就,是柳永词作中的佳作之一。

“正恁朝欢暮宴,情未足,早江上兵来。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