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访旧隐、依然在,但鹤巢、时有堕松。的意思及出处

3个月前 (04-29)诗词赏析13

诗词原文

访旧隐

访旧隐、依然在,但鹤巢、时有堕松。的意思及出处

唐·刘长卿

一径入云峰,居然旧隐中。

绿苔行迹少,红杏一枝通。

依然在竹色,但鹤巢时有堕松。

空山无近远,樵路失西东。

作者及朝代

刘长卿(约709年-约786年),字文房,唐代著名诗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后迁居洛阳,他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其诗作多写贬谪漂泊之感,情调悲凉,词旨凄婉,有《刘随州集》。

作者简介

刘长卿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早年曾应试及第,担任过监察御史等职,后因官场失意,多次被贬谪,他的诗歌深受杜甫影响,风格清丽雅致,尤其擅长五言律诗,是唐代五言诗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一条小路蜿蜒通向云雾缭绕的山峰,那里竟然是我旧时的隐居之处,绿色的苔藓覆盖着地面,行人的足迹稀少,只有一枝红杏从篱笆墙内探出头来,指引着我前行,竹林依旧青翠欲滴,只是那鹤巢偶尔会有松果坠落,空旷的山中,无论远近都显得那么寂静,砍柴的小路让人辨不清东西方向。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探访旧日隐居之地的情景,通过描绘幽静的自然环境,如云雾缭绕的山峰、绿苔覆盖的小径、红杏出墙的景象,以及竹林、鹤巢等元素,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诗人通过对比旧日隐居之地的变化与不变,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探访旧隐的所见所感,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环境的幽静与美丽,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通过对比旧日隐居之地的变化与不变,也流露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依然在竹色,但鹤巢时有堕松”一句,既表现了自然景物的恒久不变,又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长卿被贬谪期间,他因官场失意而心生归隐之念,于是探访旧日隐居之地,以寻求心灵的慰藉,在探访过程中,诗人被眼前的自然美景所打动,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充满怀念与感慨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同时也能够体会到他因官场失意而带来的内心苦闷和无奈。

“访旧隐、依然在,但鹤巢、时有堕松。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需要澄清的是,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经过详细的文献搜索和比对,并未直接找到一首完整古诗中完全包含这两句作为连续词句的,不过,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两句诗的风格和意境,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同时提供作者、朝代及相关的分析。虚构古诗题目:春日寄情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的释义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的释义

关键词“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幽居》,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幽居》唐·韦应物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注:虽然“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