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也似闲愁无处展,蘸霜毫写满云笺。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鹧鸪天·代人赋
宋·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变体(含关键词“天也似闲愁无处展,蘸霜毫写满云笺”意境融合):
鹧鸪天·闲愁
宋·辛弃疾(意境构想)
天也似闲愁无处展,蘸霜毫写满云笺。
柳丝轻拂月黄昏,独坐空闺思渺然。
梦断江南烟水路,心随雁字到君边。
红绡帐里冷香凝,泪湿青衫恨未眠。
注:此变体为基于原诗风格与意境的构想,实际辛弃疾并未直接创作包含“天也似闲愁无处展,蘸霜毫写满云笺”这两句的确切作品,以下分析将基于构想的变体进行。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将领,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一生力主抗金,却屡遭排挤,壮志难酬,其词作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及个人的壮志未酬之感,风格多样,以豪放、激昂著称。
译文
天空也仿佛承载着我无尽的闲愁,无处排解,只好蘸着寒霜般的笔墨,在如云般洁白的纸上写满了心事,黄昏时分,柳丝轻拂,月光朦胧,我独自坐在空荡荡的闺房中,思绪飘渺无边。
梦中断了与江南水乡的联系,但我的心却随着大雁南飞的轨迹,飞到了你的身边,红绡帐内,香气冷凝,泪水浸湿了青色的衣衫,满腔的怨恨让我难以入眠。
释义
此词通过描绘主人公在黄昏时分的孤独与思念,表达了其内心深处无法排解的闲愁与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思念。“天也似闲愁无处展,蘸霜毫写满云笺”一句,以夸张的手法将愁绪比作连天般广阔,无法舒展,只能通过书写来宣泄,形象地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苦闷与无奈。
赏析
此词以景起兴,寓情于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如“柳丝轻拂月黄昏”、“红绡帐里冷香凝”,营造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为下文的情感抒发做了铺垫,词人巧妙地运用了象征与比喻的手法,如“蘸霜毫写满云笺”,将抽象的愁绪具象化,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词中还蕴含了深深的离愁别绪与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思念,情感真挚,动人心弦。
创作背景
虽然此变体并非辛弃疾直接创作,但结合辛弃疾的生平与创作风格,可以构想这样的背景:在南宋动荡不安的年代,辛弃疾虽心怀抗金复国之志,却屡遭朝廷排挤,壮志难酬,内心充满了无奈与愁苦,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或许会以笔为剑,将自己的愁绪与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融入词中,以此抒发内心的苦闷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构想中的词作,可以视为辛弃疾内心情感的一种艺术化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