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细切银丝,浅斟白玉杯,尽醉方归。的意思及出处

4个月前 (04-27)诗词赏析14

诗词原文

细切银丝,浅斟白玉杯,尽醉方归。的意思及出处

夜宴

唐·李煜

细切银丝映月辉,浅斟白玉杯轻挥。

琼楼玉宇笙歌绕,尽醉方归夜不归。

作者简介

李煜,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最后一位国君,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词人,他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前期作品主要反映宫廷生活,风格绮丽柔靡;后期国破家亡,降为宋臣,作品则多抒发亡国之痛,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在词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译文

细切的银丝(可能指精美的菜肴或面条)在月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轻轻地用白玉杯斟酒品尝,在华丽的楼阁中,笙歌缭绕,欢声笑语不断,直到完全沉醉,才肯结束这夜宴,不愿离去。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南唐宫廷中一场奢华的夜宴场景,首句“细切银丝映月辉”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宴席上精美的食物在月光下的璀璨;次句“浅斟白玉杯轻挥”则描绘了宾客们手持白玉杯,轻轻斟酒品饮的优雅姿态,后两句则进一步渲染了宴会的热闹氛围和宾客们的沉醉状态。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南唐宫廷夜宴的奢华与热闹,展现了李煜作为一位词人对于生活细节的敏锐捕捉和表达能力,诗中“细切银丝”与“白玉杯”的意象,不仅体现了宴会的精致与奢华,也暗示了南唐宫廷生活的富丽堂皇,而“尽醉方归夜不归”则表达了宾客们对于这场夜宴的留恋与不舍,以及他们沉醉于欢乐之中的状态,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煜统治南唐时期,当时南唐国力强盛,宫廷生活奢华,李煜作为一位热爱文学与艺术的国君,经常举办各种宴会,邀请文人墨客共聚一堂,吟诗作画,享受生活的美好,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它记录了南唐宫廷夜宴的盛况,也反映了李煜对于宫廷生活的热爱与留恋,随着南唐的灭亡和李煜的降宋,这种奢华的生活也成为了过去式,这首诗也成为了对那段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怀念。

“细切银丝,浅斟白玉杯,尽醉方归。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