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狂童束手赴烈火,雕戈不污妖血痕。的意思及出处

4个月前 (04-25)诗词赏析13

诗词原文

誓师

狂童束手赴烈火,雕戈不污妖血痕。的意思及出处

朝代:清代

作者:郑成功

狂童束手赴烈火,雕戈不污妖血痕。

义旗指日冲天阙,壮志凌云斩虎臣。

作者简介

郑成功(1624年-1662年),本名森,字明俨、大木,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军事家、政治家、民族英雄,抗清名将、民族英雄、驱逐荷夷民族英雄、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他一生抗清驱荷,以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祖国领土台湾的业绩载入史册,海峡两岸皆尊其为“开台圣王”。

译文

狂妄的敌人束手就擒,如同投向熊熊烈火;锋利的雕戈上,绝不会沾染一丝妖孽的血迹,正义的旗帜直指天空,誓要冲破云霄,直达皇宫;壮志凌云,誓要斩下那些如虎狼般的敌人首级。

释义

“狂童束手赴烈火”描绘了敌人被击败后的无奈与绝望,他们如同被驱使的孩童,只能束手就擒,面对即将到来的毁灭。“雕戈不污妖血痕”则表达了郑成功及其军队的正义与纯洁,他们的武器不会因沾染敌人的血迹而受污,后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他们的决心与壮志,誓要推翻暴政,恢复中华。

赏析

这首诗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情感和英雄气概,诗人以“狂童”喻指敌人,形象地描绘了他们的狂妄与虚弱;而“雕戈不污妖血痕”则展现了诗人及其军队的正义与高尚,后两句的“义旗指日冲天阙,壮志凌云斩虎臣”更是将诗人的豪情壮志推向高潮,表达了他们誓要推翻暴政、恢复中华的坚定信念,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郑成功抗清驱荷、收复台湾的时期,当时,郑成功面临着内外交困的严峻形势,既要抗击清朝的进攻,又要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他坚定的信念和决心,这首诗不仅是对敌人的蔑视和嘲讽,更是对自己和军队的鼓舞和激励,它激励着郑成功及其军队在抗清驱荷的斗争中勇往直前,最终取得了胜利,这首诗也反映了郑成功作为一位民族英雄的崇高精神和伟大情怀。

“狂童束手赴烈火,雕戈不污妖血痕。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哪首诗?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清代诗人金缨所著的《格言联璧·接物类》中的一句,不过,由于《格言联璧》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诗歌集,而是格言警句汇编,这里我将按照您的要求,以类似古诗的形式和解析来呈现这一内容,并适当融入相关背景与赏析。诗词原文(模拟)岁寒交谊朝代:清作者:金缨(模拟古诗形式,原书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