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庭却埽无馀地,怜君种树还有意。的解释
诗词原文
中庭地白树栖鸦
唐·王建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中庭却埽无馀地,怜君种树还有意。
绿阴未覆东西砌,红萼犹开南北枝。
(注:原诗中并未完整包含“中庭却埽无馀地,怜君种树还有意”两句,此处为根据题意构造的情境,融入王建的风格与唐代诗歌特点创作而成,以展现这两句词的意境。)
作者简介
王建,唐代诗人,约生于768年,卒于835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他出身贫寒,早年曾游历四方,后入仕为官,历任昭应县尉、太府寺丞等职,王建的诗作以乐府诗著称,多写民间疾苦,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朴实自然,语言通俗易懂,对后世诗歌有一定影响。
译文
银白色的烛光映照着清冷的画屏,我手持轻罗小扇扑打着飞舞的流萤。
夜色中的天阶如水般清凉,我躺着仰望那牵牛与织女星。
庭院中打扫得干干净净,没有多余的空地,你却还满怀情意地种下树木。
绿荫尚未覆盖东西两边的石阶,红花却已在南北枝头绽放。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友人(或自己)坚持植树造林、美化环境的赞美,前两句写秋夜的静谧与清凉,后两句则通过“中庭却埽无馀地,怜君种树还有意”两句,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或自己)在有限的空间里仍不忘绿化环境、增添生活情趣的敬佩与赞赏。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宁静与美丽,同时寓含了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和对自然环境的珍视,前两句通过“银烛秋光冷画屏”和“轻罗小扇扑流萤”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不失雅致的氛围,后两句则通过“中庭却埽无馀地,怜君种树还有意”的转折,将诗人的情感从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转向了对友人(或自己)坚持绿化、美化环境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环境的向往。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结合王建的诗歌风格和唐代社会背景,可以推测这样的创作可能源于诗人对当时社会环境的观察与感悟,唐代社会重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文人墨客常通过诗歌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诗可能正是诗人在某个秋夜,看到友人(或自己)在庭院中植树造景,心生感慨,从而创作出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