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后生可畏不可诬,安知不在吴公下。的解释

4个月前 (04-24)诗词赏析15

诗词原文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后生可畏不可诬,安知不在吴公下。的解释

唐·杜甫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

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

白日来相照,青云自可亲。

贵交游不贱,才大语终真。

同调嗟谁惜,空闻泣路尘。

斯人竟不起,云卧竟谁陈。

千载英魂在,宗风有嗣人。

文章在,试看灵均还有孙。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

漱壑流枕石,澄江静碧潭。

扁舟吾已具,把钓待君深。

兴与元亮合,时随子美新。

后生可畏不可诬,安知不在吴公下。

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君岂久为人下乎?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作者简介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一生坎坷,忧国忧民,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年轻一辈真是才华横溢,不可轻视,怎么知道他们将来不会超越吴公(指吴质,三国时魏文学家)呢?

释义

“后生可畏不可诬,安知不在吴公下。”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年轻人是令人敬畏的,他们的才华和能力不容轻视,怎么知道他们将来不会在某一方面超越前辈或名人呢?这里表达了对年轻一代的肯定和期待。

赏析

这两句诗体现了杜甫对年轻人才的重视和赞赏,他相信年轻人有着无限的潜力和可能,他们的才华和能力不容小觑,这种对年轻人的信任和期待,反映了杜甫开放包容的心态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这两句诗也启示我们,在评价年轻人时,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而不是轻易地否定或忽视他们的努力和成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写给好友李白的,诗中回顾了李白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表达了对李白的敬仰和怀念之情,杜甫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文学和人生的看法,以及对年轻一代的期望和寄语,在创作这首诗时,杜甫可能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但他依然保持着对文学和人生的热爱和追求,这种精神也体现在他对李白的赞美和对年轻人的期待中。

“后生可畏不可诬,安知不在吴公下。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