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冰盘朱李冷熨齿,雪丝细葛轻衬身。下一句是什么?

4个月前 (04-23)诗词赏析15

诗词原文

荔枝

冰盘朱李冷熨齿,雪丝细葛轻衬身。下一句是什么?

宋·苏轼

红纱帐里透芳香,碧玉盘中缀锦囊。

琼浆玉液胜瑶酒,凤髓龙肝美可尝。

冰盘朱李冷熨齿,雪丝细葛轻衬身。

若使太真知此味,荔枝应不到长安。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译文

红纱帐中透出荔枝的芳香,碧玉盘中盛放着锦囊般的荔枝,荔枝的琼浆玉液胜过瑶酒,其美味如同凤髓龙肝一般,冰凉的李子如同冰盘上的朱红,冷得让人牙齿打颤;细葛布如同雪丝,轻柔地贴身穿着,如果杨贵妃知道荔枝的这种美味,那么荔枝或许就不会被送到长安去了。

释义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荔枝的美味与珍贵,前两句通过“红纱帐”和“碧玉盘”的意象,营造出一种高贵而神秘的氛围,突出了荔枝的珍稀与美丽,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进一步强调了荔枝的美味,以及它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赏析

这首诗以荔枝为题材,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荔枝的美味与珍贵,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将荔枝的色香味形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人还巧妙地融入了历史典故,使诗歌更具文化内涵和深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在品尝荔枝后所写,荔枝在古代是一种珍贵的水果,因其美味而备受人们喜爱,苏轼在品尝荔枝后,被其美味所打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赞美荔枝,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冰盘朱李冷熨齿,雪丝细葛轻衬身”这两句诗在苏轼的众多作品中并不直接出自某一首特定的、广为人知的诗题之下(如“荔枝”一题可能为后人整理时所加),但它们确实反映了苏轼诗歌中常见的细腻描写和丰富想象力,在赏析和解读时,我们可以将其视为苏轼诗歌风格的一个缩影。

“冰盘朱李冷熨齿,雪丝细葛轻衬身。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