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淡岩明秀甲天下,万古石鼓留岐阳。的解释

4个月前 (04-23)诗词赏析26

诗词原文

淡岩行

淡岩明秀甲天下,万古石鼓留岐阳。的解释

唐·杨衡

淡岩明秀甲天下,万古石鼓留岐阳。

岩前桂树凌冬发,洞里桃花逐岁芳。

飞泉漱玉声如乐,奇石流霞色似缃。

欲访幽人求胜境,携琴吟咏入仙乡。

作者及朝代

杨衡,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中师,吴兴(今浙江湖州)人,早年曾游历四方,后隐居衡山,他的诗作以山水田园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隐逸之情。

作者简介

杨衡是唐代中期的一位诗人,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游历和隐居中度过,他的作品以描绘山水田园为主,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明快,善于捕捉自然景色的精髓,给人以美的享受。

译文

淡岩的明秀景色甲冠天下,万古流传的石鼓留在岐阳之地。

岩前的桂树在冬天依然凌寒绽放,洞里的桃花每年春天都芳香四溢。

飞泉漱玉的声音如同美妙的音乐,奇石上流淌的霞光色彩斑斓如黄色的绸缎。

我想要探访幽居的隐士,寻找这胜境,携带着琴吟咏诗歌,进入那如仙般的乡野。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淡岩的壮丽景色,赞美其明秀甲天下的美景,诗中通过描绘岩前的桂树、洞里的桃花、飞泉漱玉的声音以及奇石流霞的色彩,展现了淡岩的自然之美,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想要探访幽居的隐士,携琴吟咏,进入那如仙般的乡野。

赏析

这首诗以淡岩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淡岩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凌冬发”的桂树、“逐岁芳”的桃花、“漱玉声如乐”的飞泉以及“流霞色似缃”的奇石,使得淡岩的景色更加生动逼真,令人陶醉,诗人也通过描绘隐逸生活的美好,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杨衡的游历和隐居生活有关,他早年曾游历四方,对各地的山水景色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在隐居衡山期间,他更是对山水之美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领悟,淡岩作为一处著名的自然景观,吸引了他的注意和兴趣,他通过描绘淡岩的壮丽景色和人文之韵,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中期士人阶层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淡岩明秀甲天下,万古石鼓留岐阳。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