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黄檗山前水绕沙,春风吹石长灵芽。的释义

4个月前 (04-22)诗词赏析19

诗词原文

黄檗山前水绕沙,春风吹石长灵芽。的释义

黄檗山前水绕沙,春风吹石长灵芽。

僧家新煮金芽嫩,未识人间第一茶。

作者及朝代

此诗为北宋诗人释延寿所作,释延寿(907年-975年),俗姓王,字冲元(或作“充元”),法号智觉,赐号宗镜大师,是五代十国至北宋初年的一位高僧,同时也是净土宗、禅宗的重要祖师之一,他不仅在佛教理论上有着深厚的造诣,还擅长诗文创作,留下了不少传世佳作。

作者简介

释延寿生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自幼聪颖好学,后出家为僧,遍访名山大川,参学佛法,他主张禅净双修,融合禅宗与净土宗的教义,对后世佛教产生了深远影响,释延寿的诗文作品多反映其佛教信仰和修行心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译文

黄檗山前流水环绕着沙滩,春风吹拂着山石,催生了嫩绿的茶芽,僧人们新煮的茶水用的是这金芽般的嫩茶,他们还未曾品尝过人间最上等的茶叶,但这黄檗山的茶已经足够令人陶醉。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黄檗山前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及僧人们煮茶品茗的闲适生活,通过“水绕沙”、“春风吹石长灵芽”等意象,展现了黄檗山的清幽与生机,而“僧家新煮金芽嫩”则揭示了僧人们以茶为伴,享受自然馈赠的宁静生活,最后一句“未识人间第一茶”则带有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味,暗示着黄檗山的茶虽非人间最上等,但在僧人们心中却是最珍贵的。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黄檗山前僧人们煮茶品茗的生动画面,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远离尘嚣的净土之中,诗人还通过“金芽嫩”、“未识人间第一茶”等词句,表达了僧人们对自然馈赠的珍视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整首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体现了释延寿作为高僧的修行心得和人生智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释延寿在黄檗山修行期间,黄檗山作为佛教圣地之一,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众多僧侣前来修行,释延寿在黄檗山期间,可能深受山中自然美景和佛教氛围的熏陶,从而创作出这首反映其修行生活和心境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释延寿对佛教信仰的坚定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他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人生追求。

“黄檗山前水绕沙,春风吹石长灵芽。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