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不入时人红紫眼,却须我辈与题诗。的释义

4个月前 (04-22)诗词赏析15

诗词原文

山花

不入时人红紫眼,却须我辈与题诗。的释义

宋·杨万里

野菊生秋涧底香,

细吟风味似重阳。

不入时人红紫眼,

却须我辈与题诗。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余首,被誉为一代诗宗,其诗作语言通俗自然,风格清新活泼,自成一家,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山涧底生长的野菊花在秋天绽放着香气,

我细细品味它的风味,仿佛与重阳时节的菊花无异。

这些野菊花并不入那些追逐时髦之人的红紫之眼,

却需要我们这些文人墨客来为它题写诗句。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山涧底生长的野菊花,虽然它们生长在偏僻之地,却散发着独特的香气,诗人通过品味野菊的风味,感受到了它与重阳时节的菊花有着相似的韵味,这些野菊花并不被那些追求时尚、只看重红紫等艳丽花朵的人所欣赏,相反,它们需要像诗人这样的文人墨客来发现和赞美,通过题写诗句来传达它们的美丽和价值。

赏析

这首诗以野菊花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和对世俗眼光的批判,诗人通过描绘野菊花的生长环境和风味,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他也借野菊花之口,对那些只看重外表、忽视内在品质的人进行了讽刺和批评,诗人认为,真正的美丽和价值并不在于外表的华丽和时尚,而在于内在的韵味和品质,他呼吁人们要摒弃世俗的眼光,去发现和欣赏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事物。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杨万里游历山水之间,对自然之美有着深刻感悟的时期,在南宋时期,社会风气较为浮躁,人们往往只看重外表和名利,而忽视了内在的品质和价值,诗人通过描绘野菊花的遭遇,表达了对这种社会风气的批判和反思,他也通过赞美野菊花的独特韵味和品质,传递了自己对真正美的追求和向往。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杨万里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和赞美,也表达了他对世俗眼光的批判和反思,通过描绘野菊花的生长环境和风味,诗人传递了对真正美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呼吁人们要摒弃世俗的眼光,去发现和欣赏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事物。

“不入时人红紫眼,却须我辈与题诗。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有名闲富贵,无事散神仙。全诗是什么?

有名闲富贵,无事散神仙。全诗是什么?

这首包含关键词“有名闲富贵,无事散神仙”的诗句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初晴游沧浪亭》,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初晴游沧浪亭》宋·陆游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初晴草色绿新抽,细径幽深信步游。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山光悦鸟性,水色润禅心。有名闲富贵...

林光虚霁晓,山翠薄晴烟。上一句是什么?

林光虚霁晓,山翠薄晴烟。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林光虚霁晓,山翠薄晴烟”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早发苦竹馆》,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早发苦竹馆唐·李峤合沓岩扉重,萦回水涧长。林光虚霁晓,山翠薄晴烟。徙倚花边久,攀援竹径迷。如何方遂适,眇眇与云齐。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