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五夜客愁花片里,一年春事角声中。下一句是什么?

4个月前 (04-22)诗词赏析32

诗词原文

高阳台·落梅

五夜客愁花片里,一年春事角声中。下一句是什么?

宋·吴文英

宫粉雕痕,仙云堕影,无人野水荒湾,古石埋香,金沙锁骨连环,南楼不恨吹横笛,恨晓风、忽地开残,在幽窗,冷雨敲灯,夜未眠寒。

瘦损宫腰罗带缓,长是锦书来缓,雁字无多,写得相思一半,密意未曾休,密愿随香烬,画屏闲展吴山翠,楚云低卷梦魂飞,五夜客愁花片里,一年春事角声中。

作者及朝代

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南宋著名词人,约生于公元1200年,卒于公元1260年左右,他一生未仕,游踪甚广,足迹遍及江、浙、闽、鄂等地,他的作品以婉约细腻、辞藻华丽著称,多抒发个人情感及身世之感,尤其擅长咏物词。

作者简介

吴文英是南宋词坛的重要人物,其词风独特,善于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描绘情感世界,他的作品在南宋词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词人产生了深远影响,吴文英的词作多抒发个人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侧面,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译文

(仅针对关键词所在句)

五夜的客愁如同花片般纷飞,一年的春事在号角声中悄然流逝。

释义

“五夜客愁花片里”意指词人夜晚的愁绪如同飘零的花片一样繁多而纷乱;“一年春事角声中”则表达了春天的美好时光在号角声中匆匆流逝的感慨,这两句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词人对时光流逝和客居他乡的愁绪。

赏析

这两句诗是吴文英《高阳台·落梅》中的名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和客居他乡的深深愁绪。“五夜客愁花片里”以花片比喻愁绪,形象生动,富有诗意;“一年春事角声中”则以号角声象征时光的流逝,既表现了春天的短暂,又暗含了词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忧虑,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吴文英咏物词的佳作之一。

创作背景

这首《高阳台·落梅》是吴文英在游历过程中,面对落梅景象,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之作,当时词人可能正身处异乡,面对落梅的凋零,不禁勾起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忧虑,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词人作为一位未仕文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也在这首诗中得到了体现,通过咏梅这一传统题材,吴文英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五夜客愁花片里,一年春事角声中。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