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高秋政应凉如水,馀溽胡为暖似春。全诗是什么?

4个月前 (04-21)诗词赏析11

诗词原文

秋热

高秋政应凉如水,馀溽胡为暖似春。全诗是什么?

宋·杨万里

高秋政应凉如水,馀溽胡为暖似春。

黄竹一歌人尽怨,碧山千里客愁新。

西风忽送梧桐叶,夜雨还生蟋蟀声。

莫恨今宵无爽气,明朝准拟十分清。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杨万里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文学家、理学家,主战派人物,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作诗20000多首,但只有4200首留传下来,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语言通俗生动,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

译文

正值深秋时节,本应凉爽如水,为何还有余热温暖得像春天一样?人们唱着《黄竹》之歌,无不抱怨这异常的天气,而我作为远行的客人,面对这千里碧山,更是愁绪新添,忽然,西风送来了梧桐落叶的消息,夜晚的雨水也带来了蟋蟀的鸣声,不要怨恨今晚没有清爽的气息,预计明天一定会十分清凉。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天气异常温暖的现象,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了对天气变化的感受和对未来的期待,首联直接点题,提出疑问;颔联通过人们的抱怨和诗人的愁绪,进一步渲染了天气的异常;颈联通过西风送叶、夜雨生声,暗示了天气的变化;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深秋时节的天气变化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受,诗中既有对天气异常的抱怨,也有对自然变化的期待和乐观态度,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暗示的手法,如西风送叶、夜雨生声等,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和丰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杨万里在南方任职期间,当时正值深秋时节,但天气却异常温暖,与人们心目中的秋天大相径庭,这种异常的气候现象引起了诗人的关注和思考,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诗人也可能通过这首诗来寄托自己对未来的期待和乐观态度。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杨万里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受,还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待和乐观态度,通过巧妙的象征和暗示手法,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和丰富。

“高秋政应凉如水,馀溽胡为暖似春。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