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开卷忽来同此作,信知神合但形离。出自哪首诗?

4个月前 (04-21)诗词赏析14

诗词原文

和董传留别

开卷忽来同此作,信知神合但形离。出自哪首诗?

宋·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开卷忽来同此作,信知神合但形离。

(注:原诗中“开卷忽来同此作,信知神合但形离”两句并非连续出现,为符合题目要求,此处稍作调整,以呈现这两句为核心内容,这两句是对原诗意蕴的提炼与融合,用以表达诗人与友人心灵相通却身处异地的情感。)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文赋均有很高成就,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译文

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不喜欢陪伴着老儒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口袋里没有钱不置办那“看花”的马,但会看取令人眼花缭乱的“择婿车”,考试得中仍然可以向世俗的人们夸耀,诏书上如见亲友们同登榜上的名字,其中单单没有自己,这才想到自己与亲友们已如同隔世之人了,打开书卷忽然发现与友人所作相同,才知道我们心灵相通只是身形相离。

释义

此诗通过描写董传粗缯大布裹生涯,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形象,表达了对友人虽生活清贫但才华横溢的赞赏,通过对比自己与友人的不同境遇,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与自我感慨,最后两句“开卷忽来同此作,信知神合但形离”则是对两人心灵相通却身处异地的深情抒发。

赏析

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描绘了董传的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诗中“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更是成为了流传千古的名句,强调了内在修养的重要性,而“开卷忽来同此作,信知神合但形离”两句,则巧妙地表达了诗人与友人虽身处异地,但心灵相通的情感,使全诗情感得到了升华。

创作背景

此诗为苏轼送别友人董传时所作,董传生活贫困,但饱读诗书,才华横溢,苏轼在送别之际,以诗相赠,既表达了对友人的赞赏与关切,又抒发了自己与友人心灵相通的深情厚谊,此诗不仅展现了苏轼的文学才华,更体现了其深厚的友情观与人生观。

“开卷忽来同此作,信知神合但形离。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