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孰能稍激长江水,顾使漕河舟亦起。的解释

4个月前 (04-21)诗词赏析18

诗词原文

漕河叹

孰能稍激长江水,顾使漕河舟亦起。的解释

明 · 文徵明

漕河千里远通吴,运粮百万无留储。

孰能稍激长江水,顾使漕河舟亦起。

年年漕运如流水,舟人性命轻如纸。

漕河之役不胜劳,但愿官船早入漕。

作者及朝代

作者: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朝代:明代

作者简介

文徵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后以字行,更字徵仲,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鉴藏家,文徵明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四绝”,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在文学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译文

漕河千里迢迢直通吴地,运送着百万粮食没有积压,谁能稍微激荡起长江之水,让漕河中的船只也能顺势而起,每年的漕运如同流水般不断,船夫们的性命却轻如纸张,漕河上的劳役苦不堪言,只盼望官船能早日完成漕运任务。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漕运的艰辛与船夫们的苦难,首句“漕河千里远通吴”点明了漕河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次句“运粮百万无留储”则强调了漕运的规模之大和效率之高,接下来的两句“孰能稍激长江水,顾使漕河舟亦起”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改善漕运条件的期望,后两句则直接揭示了船夫们的悲惨命运和对早日结束漕运劳役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以漕运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慨,展现了明代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诗人以“孰能稍激长江水”的设问,表达了对改善漕运条件的渴望和无奈,通过“舟人性命轻如纸”的比喻,深刻揭示了船夫们的悲惨命运,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

创作背景

明代时期,漕运是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漕河条件恶劣、运输任务繁重,船夫们常常面临着生命危险和沉重的劳役负担,文徵明作为一位关心民生疾苦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他通过这首诗对漕运的艰辛和船夫们的苦难进行了深刻的描绘和批判,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也体现了文徵明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文学家的担当和情怀。

“孰能稍激长江水,顾使漕河舟亦起。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