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山行意未厌,晚晴仍对雨纤纤。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山行
宋·杨万里
一月山行意未厌,晚晴仍对雨纤纤。
春风自为吹开冻,溪水还能绿到檐。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语言通俗生动,自成一家,对后世影响颇大。
译文
连续一个月在山间行走,我的兴致仍未减退,傍晚时分天放晴了,但细雨仍如丝线般绵绵不绝,春风自己吹开了冻结的河面,溪水也因此能够流淌到屋檐下,并呈现出碧绿的颜色。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行走一个月,对山景依然充满热爱与向往的情景,晚晴与细雨交织,春风解冻,溪水碧绿,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首句“一月山行意未厌”直接点明了诗人对山行的热爱,连续一个月的山间行走并未让他感到厌倦,次句“晚晴仍对雨纤纤”则通过晚晴与细雨的对比,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多变与迷人,后两句“春风自为吹开冻,溪水还能绿到檐”则进一步描绘了春风解冻、溪水碧绿的景象,使整首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杨万里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物见长,他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的细微变化,并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将其描绘出来,这首诗正是他这一特点的典型体现,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山间景色之中。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万里在山间行走时所作,当时他或许正身处山林之间,感受着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连续一个月的山间行走并未让他感到厌倦,反而更加激发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杨万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厚的文学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