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筱萧骚入屋寒,欻惊平地起风湍。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山居秋夜
唐·韦应物
翠筱萧骚入屋寒,欻惊平地起风湍。
松林夜月照青苔,石径秋霜染白兰。
远望孤云生暮霭,静听万籁入幽闲。
此时幽梦无人会,独倚阑干看远山。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世称“韦苏州”,韦应物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细腻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翠绿的竹枝在风中摇曳,带来阵阵寒意侵入屋内,突然间平地卷起狂风,水流也变得湍急,夜晚,月光穿透松林,照亮了地上的青苔;秋霜覆盖了石径,让白兰花显得更加洁白,远远望去,孤云在暮色中升起;静静地聆听,万籁俱寂,只余下幽静闲适,此刻的幽梦无人能理解,只能独自倚靠在栏杆上,遥望远处的山峦。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秋夜的所见所感,首联通过“翠筱萧骚”和“平地起风湍”描绘了秋夜的寒风与急流,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颔联则转而描写月光下的松林和秋霜覆盖的石径,展现出山居环境的清幽与静谧,颈联通过远望孤云和静听万籁,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幽静与诗人的闲适心境,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人理解的幽梦,只能独自倚栏远望,寄托情怀。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居秋夜的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诗中“翠筱萧骚”、“松林夜月”、“石径秋霜”等意象,不仅展现了山居环境的清幽与美丽,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诗人通过“欻惊平地起风湍”和“此时幽梦无人会”等句,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使得整首诗在清新淡雅中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创作背景
韦应物在仕途不顺、心灰意冷之际,曾一度隐居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山居秋夜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在清幽静谧的山居环境中,诗人找到了心灵的慰藉,但同时也无法完全摆脱世俗的纷扰与束缚,这种矛盾与挣扎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