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凭高所历故已下,得君更觉争崔嵬。上一句是什么?

5个月前 (04-19)诗词赏析16

诗词原文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凭高所历故已下,得君更觉争崔嵬。上一句是什么?

唐·岑参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走似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岑寂花木深,高秋一登览。

远眺积溟瀛,近观分寰宇。

凭高所历故已下,得君更觉争崔嵬。

忽忆秦楼事,空留百尺台。

寒芜际碣石,远水注蓬莱。

凭虚有仙骨,日月可徘徊。

作者及朝代

作者:岑参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他的诗作题材广泛,尤其擅长描绘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语言雄奇瑰丽,风格豪迈奔放,岑参一生曾两度出塞,长期在边疆任职,对边塞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这使得他的边塞诗充满了真实感和生命力。

译文

(针对“凭高所历故已下,得君更觉争崔嵬”两句)

站在高处俯瞰,之前所经历的高山都已经显得低矮了,而与你一同登高,更让我觉得这慈恩寺塔更加雄伟高耸。

释义

“凭高所历故已下”指的是诗人之前所登上的高处,与慈恩寺塔相比都已经显得低矮了;“得君更觉争崔嵬”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一同登高时,对慈恩寺塔雄伟高耸的更深感受,同时也隐含了对友人的赞美之情。

赏析

这两句诗是岑参在登高望远时的感慨之作,诗人通过对比之前所登高处与慈恩寺塔的高度,以及与友人一同登高的感受,生动地描绘出了慈恩寺塔的雄伟高耸,这两句诗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赞美之情,在诗人的笔下,慈恩寺塔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座精神的象征,它代表着诗人对高远的追求和对友人的珍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岑参与高适、薛据等同游慈恩寺时所作,慈恩寺位于唐长安城南,是唐高宗李治为太子时为其母文德皇后长孙氏修建的寺院,寺内的大雁塔是著名的佛教建筑,也是唐代文人墨客常来游览和题咏的地方,岑参在游览慈恩寺时,被其雄伟的建筑和壮丽的景色所震撼,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慈恩寺塔的诗篇,在诗中,诗人不仅描绘了慈恩寺塔的雄伟高耸,还表达了自己对高远的追求和对友人的珍视之情。

“凭高所历故已下,得君更觉争崔嵬。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