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江头女儿双翠眉,能唱刘郎芳草句。的释义

5个月前 (04-18)诗词赏析14

诗词原文

江头女儿双翠眉

江头女儿双翠眉,能唱刘郎芳草句。的释义

唐·白居易

江头女儿双翠眉,能唱刘郎芳草句。

桃叶渡边迎醉客,杏花村里送行人。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自笑堂堂汉使君,空携歌舞出江云。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代表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译文

江头那位女子双眉如翠,擅长吟唱刘郎(此处可能指刘禹锡或泛指文人墨客)那些关于芳草的诗句,在桃叶渡口迎接醉酒的客人,在杏花村里送别远行的人,谁能像张公子那样,以千首诗作轻视万户侯的爵位呢?我自嘲自己这个堂堂的汉使君(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此处可能自比),却只能空带着歌舞走出江云之间。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江头一位美丽善唱的女子,她以歌声赢得了人们的喜爱,诗人也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泊,诗中提到的“刘郎芳草句”可能指的是文人墨客们关于自然美景和人生哲理的诗句,而“张公子”则可能是虚构的人物,用来象征那些才华横溢、不慕荣华的文人。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江头女儿的形象,她不仅美丽动人,而且才华横溢,擅长吟唱文人墨客的诗句,诗人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对文学艺术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他自嘲自己虽然身为官员,却只能空带着歌舞走出江云之间,无法像那些才华横溢的文人一样留下千古佳作,这种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态度,正是白居易诗歌中常见的主题之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期间,江州司马是白居易仕途中的一个低谷时期,他因上书言事得罪权贵而被贬至此,在这个时期,白居易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也更加深厚,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江头女儿的形象和表达自己的淡泊态度,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和思考,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墨客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江头女儿双翠眉,能唱刘郎芳草句。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哪首诗?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清代诗人金缨所著的《格言联璧·接物类》中的一句,不过,由于《格言联璧》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诗歌集,而是格言警句汇编,这里我将按照您的要求,以类似古诗的形式和解析来呈现这一内容,并适当融入相关背景与赏析。诗词原文(模拟)岁寒交谊朝代:清作者:金缨(模拟古诗形式,原书为格...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这两个关键词“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实际上分别出自两首不同的古诗,但经常被后人引用或组合在一起以形容四季之美或不同季节的景致,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先分别介绍这两句诗的原诗、作者、朝代,并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解析这两首古诗,我会尝试将两者在一种虚拟的赏析框架下结合起来,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