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梦回隔竹漏声残,春起移灯看牡丹。的解释

5个月前 (04-16)诗词赏析13

诗词原文

牡丹

梦回隔竹漏声残,春起移灯看牡丹。的解释

唐·温庭筠

梦回隔竹漏声残,春起移灯看牡丹。

十二曲栏都倚遍,不须惆怅怨芳妍。

作者简介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词与韦庄并称,多写闺情,风格秾艳精巧,音律谐婉,为“花间派”首要词人,被尊为“花间派”鼻祖,对后世影响很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其文思敏捷,每次入试,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

译文

从梦中醒来,隔着翠竹,漏壶的滴水声断断续续地传来,表明夜已深沉,春天到来,我起身移灯,独自欣赏牡丹花,我把十二曲栏杆都倚遍了,也不须因为芳华易逝而惆怅怨嗟。

释义

首句“梦回隔竹漏声残”描绘了诗人从梦中醒来,听到漏壶滴水的声音,暗示夜深人静,次句“春起移灯看牡丹”则点明时节为春,诗人因对牡丹的喜爱而起身移灯观赏,第三句“十二曲栏都倚遍”通过动作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牡丹的痴迷与沉醉,末句“不须惆怅怨芳妍”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豁达态度,认为无需为芳华易逝而惆怅怨嗟。

赏析

这首诗以牡丹为题材,通过描绘诗人观赏牡丹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珍惜,以及面对美好易逝时的豁达态度,诗中“梦回”、“春起”等词语,既点明了时间背景,又增添了诗歌的朦胧美感,而“隔竹漏声残”、“移灯看牡丹”等细节描写,则使诗歌画面更加生动具体,富有生活气息,末句“不须惆怅怨芳妍”更是点睛之笔,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豁达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牡丹的热爱与珍视,以及面对美好易逝时的豁达态度,这可能与诗人自身的经历与性格有关,温庭筠一生仕途不顺,但他却以才情自傲,对美好事物有着独特的感悟与追求,这首诗正是他这种性格与情怀的生动写照,牡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名贵花卉,也象征着富贵与吉祥,诗人通过描绘牡丹,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梦回隔竹漏声残,春起移灯看牡丹。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