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莫使鞭笞鸾凤去,时来重现宰官身。的意思及出处

5个月前 (04-15)诗词赏析13

诗词原文

题李愬画像

莫使鞭笞鸾凤去,时来重现宰官身。的意思及出处

唐·白居易

平蔡州愬,

智勇功甚奇。

三军不战厌,

一鼓降伏之。

忍使马君死,

嗟哉两男儿。

时来矜庙略,

运去嗟穷途。

幸得金甲胄,

还从玉笋班。

莫使鞭笞鸾凤去,

时来重现宰官身。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772年-846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李愬平定蔡州,智勇双全,功绩非凡,三军未战便已厌倦战争,他一鼓作气便使敌军投降,怎能让马燧这样的忠臣死去,真是可惜那两位英勇的男儿,时运来时他自豪于自己的军事谋略,时运去时只能哀叹自己的穷途末路,幸运的是他得以穿上金甲胄,还能回到朝廷的官员行列,不要让那些如鸾凤般的人才被鞭打而离去,时运再来时他们定会重现高官显贵的身份。

释义

这首诗是对唐代名将李愬的赞美和感慨,诗中描述了李愬平定蔡州的智勇和功绩,同时也表达了对时运无常的感慨,诗人认为李愬虽然曾遭遇挫折,但凭借自己的才能和时运的转机,最终能够重获高位,诗中也透露出对人才的珍视和期望,希望那些如鸾凤般的人才不要被埋没或摧残。

赏析

这首诗在赞美李愬的同时,也深刻揭示了时运对人生的重要影响,诗人通过对比李愬的辉煌战绩和后来的遭遇,表达了对时运无常的感慨,诗中也透露出对人才的珍视和期望,希望那些有才能的人能够得到重用和发挥,诗中的语言平易通俗,易于理解,也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特点。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唐代名将李愬有关,李愬是唐朝中期的一位杰出将领,他曾在平定淮西吴元济叛乱中立下赫赫战功,在战后他并未得到应有的封赏和重用,反而因种种原因被贬谪,白居易在得知李愬的遭遇后,深感惋惜和不平,于是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和期望,通过这首诗,白居易不仅赞美了李愬的智勇和功绩,也表达了对时运无常的感慨和对人才的珍视。

“莫使鞭笞鸾凤去,时来重现宰官身。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