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琅舆深出未央门,十里圜坛气象尊。出自哪首诗?

5个月前 (04-15)诗词赏析10

诗词原文

圜丘歌·皇祗大享

琅舆深出未央门,十里圜坛气象尊。出自哪首诗?

明·蒋山卿

琅舆深出未央门,十里圜坛气象尊。

日月旗常明御道,风云韶濩动乾坤。

千官拜舞瞻天近,万象昭回仰圣恩。

从此万方同雨露,共沾宸翰被深温。

作者及朝代

作者:蒋山卿(约1469年-1531年),字国华,号南泠子,江苏仪征人,明代文学家、诗人,嘉靖年间进士,曾任户部主事、吏部员外郎等职,以诗文名世,有《南泠集》传世。

朝代:明代

作者简介

蒋山卿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不拘一格,尤擅长于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在明代文坛上,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学造诣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译文

华美的车驾缓缓驶出未央宫门,十里之外的圆形祭坛显得庄严而尊贵,日月图案的旗帜在御道上高高飘扬,风云变幻中,韶乐和濩乐响彻天地之间,众多官员恭敬地跪拜舞蹈,仰望苍天仿佛近在咫尺,万物在圣恩的照耀下显得光彩夺目,从此,天下万民都将沐浴在皇恩浩荡之中,共同感受皇帝恩泽的深厚与温暖。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皇帝在圜丘举行大祭的场景,通过华丽的辞藻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祭祀活动的庄严与神圣,诗中“琅舆”指皇帝的车驾,“未央门”是皇宫的大门,“圜坛”则是祭祀天地的圆形祭坛,通过“日月旗常”、“风云韶濩”等意象,诗人进一步渲染了祭祀活动的隆重与肃穆,最后两句则表达了皇帝对天下万民的关爱与恩泽。

赏析

这首诗在描绘祭祀场景的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皇帝圣恩的赞美与敬仰,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使得整个场景栩栩如生,仿佛读者身临其境,诗人也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等手法,将皇帝的恩泽与万民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皇帝圣明与仁爱的颂扬。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嘉靖年间,当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作为一位深受皇帝赏识的文学家,蒋山卿有机会参与宫廷的祭祀活动,并亲眼目睹了皇帝祭祀天地的庄严场景,他深感皇帝对天地的敬畏与对万民的关爱,于是创作了这首诗来歌颂皇帝的圣明与仁爱,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氛围和文化风貌,也展现了诗人对皇帝和国家的忠诚与热爱。

“琅舆深出未央门,十里圜坛气象尊。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