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三载相依葛与瓜,一尊为别忽天涯。的意思及出处

5个月前 (04-15)诗词赏析13

诗词原文

别葛使君

三载相依葛与瓜,一尊为别忽天涯。的意思及出处

宋·王安石

三载相依葛与瓜,一尊为别忽天涯。

朝云暮雨心相逐,水阔山长路更赊。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他主张变法革新,以富国强兵,后世称他为“王安石变法”,在文学上,他也有很高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文作品以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而著称。

译文

与你相依相伴度过了三年的时光,如同葛藤缠绕、瓜蔓相连般亲密无间,今日这一杯酒,却成了我们分别的见证,从此你我天各一方,相距遥远,朝云暮雨之间,我们的心曾紧紧相随,但如今水阔山长,路途更加遥远难行。

释义

“三载相依葛与瓜”形容了作者与葛使君之间长时间的亲密友谊,如同葛藤和瓜蔓那样紧密相连。“一尊为别忽天涯”则表达了分别时的突然与不舍,一杯酒下肚,却已身处天涯,后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分别后的孤独与思念,朝云暮雨、水阔山长,都成为了难以逾越的障碍。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感情和分别后的不舍,前两句通过“三载相依”和“一尊为别”的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友情的珍贵,后两句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分别后的孤独与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分别的无奈。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安石为送别友人葛使君而作,葛使君是王安石的同事或朋友,两人曾共同度过了三年的时光,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由于种种原因,葛使君需要离开,王安石便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分别的不舍和对友情的珍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反映了当时士人之间的交往和情感纽带,也体现了王安石对友情的重视和珍视。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不仅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它不仅是王安石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当时社会交往和情感纽带的真实写照。

“三载相依葛与瓜,一尊为别忽天涯。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