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遥想九天排晓仗,六花吹入万年觞。出自哪首诗?

5个月前 (04-14)诗词赏析15

诗词原文

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翫柳枝应制

遥想九天排晓仗,六花吹入万年觞。出自哪首诗?

唐·韦承庆

芳年匝数节,淑气在和风。

万柳垂青琐,千花照紫宫。

莺声随鼓吹,凤色逐旗红。

遥想九天排晓仗,六花吹入万年觞。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承庆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承庆,唐代诗人、官员,字延休,郑州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进士及第,曾任凤阁舍人、中书侍郎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等职,韦承庆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景物,表达情感细腻,他的作品在唐代文坛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对后世文学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美好的年华随着季节的变换而流转,和煦的气息在春风中弥漫,万千柳条低垂在皇宫的青琐窗前,无数花朵映照着紫宫的光华,黄莺的啼声伴随着鼓乐齐鸣,凤凰般的色彩追逐着红旗飘扬,遥想那九天之上排列的晓仗,六花(雪花或指宫廷中的装饰花)随风飘入万年觞(皇帝御用的酒杯)中。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立春时节皇宫内宴的盛况,诗中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皇宫的华丽以及宴会的热闹,展现了唐代宫廷生活的繁华与祥和。“遥想九天排晓仗,六花吹入万年觞”两句,更是将宫廷的庄严与宴会的欢乐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对皇恩浩荡、国家昌盛的赞美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立春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皇宫内宴的盛况,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将春天的美景与皇宫的华丽相结合,营造出一种祥和、繁华的氛围,诗人还通过“遥想九天排晓仗,六花吹入万年觞”等诗句,表达了对皇恩浩荡、国家昌盛的赞美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承庆在立春时节陪同皇帝侍宴内殿时所作,当时,皇宫内张灯结彩、热闹非凡,诗人被眼前的景象所感染,便挥笔写下了这首应制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唐代宫廷生活的繁华与祥和,也反映了诗人对皇恩浩荡、国家昌盛的赞美之情,这首诗也体现了韦承庆作为唐代诗人的才华和文学造诣。

“遥想九天排晓仗,六花吹入万年觞。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庭裁栖凤竹,池养化龙鱼。下一句是什么?

庭裁栖凤竹,池养化龙鱼。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庭裁栖凤竹,池养化龙鱼”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题溧阳金庭园》,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题溧阳金庭园》唐·李白庭裁栖凤竹,池养化龙鱼。春风舞雩意,落日采薇居。作者及朝代:作者: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