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霜斤谨勿窥微利,惜取金汤四面牢。的意思及出处

5个月前 (04-13)诗词赏析10

诗词原文

城守吟

霜斤谨勿窥微利,惜取金汤四面牢。的意思及出处

宋·陈傅良

霜斤谨勿窥微利,惜取金汤四面牢。

莫倚孤城天险在,古来危辙几人逃。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陈傅良(1137年-1194年),字君举,号止斋,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教育家,他学识渊博,曾师从薛季宣、胡原仲等人,是永嘉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陈傅良自幼聪颖好学,早年曾中进士,历任太学录、秘书省正字等职,他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尤其在经学、史学、文学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在政治上,他主张改革时弊,加强边防,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他还非常重视教育,曾创办书院,培养了大量人才。

译文

手持锋利的斧头(比喻强大的武力或手段),务必谨慎不要贪图微小的利益;要珍惜并守护好如金城汤池般坚固的城池(比喻国家的安全防线),不要仅仅依靠这座孤城和天然险要的地势,自古以来,陷入危境的人又有几个能够逃脱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比喻和警示的方式,强调了守城的重要性以及谨慎行事、不贪小利的道理,诗人用“霜斤”比喻强大的武力或手段,告诫守城者要谨慎使用,不要因贪图小利而破坏整体的防御体系,他也提醒人们不要过分依赖天然险要的地势,因为历史上很多看似安全的城池最终都未能逃脱被攻破的命运。

赏析

这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警示性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全的深切关怀和对守城者的殷切期望,诗人以史为鉴,通过回顾历史上的教训,强调了谨慎行事和珍惜防御资源的重要性,他也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方式,增强了诗歌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整首诗既体现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又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深邃思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国家面临着外敌入侵和内部动荡的双重威胁,作为一位有识之士,陈傅良对国家的安全形势深感忧虑,他通过这首诗来告诫守城者要时刻保持警惕,珍惜并守护好国家的安全防线,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作品来唤起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意识,共同抵御外敌的侵略和内部的分裂势力。

“霜斤谨勿窥微利,惜取金汤四面牢。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