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非欲后来传好事,只图芬馥满吾乡。的释义

5个月前 (04-13)诗词赏析9

诗词原文

乡花

非欲后来传好事,只图芬馥满吾乡。的释义

唐·刘禹锡

野径幽香远益清,山间彩蝶舞轻轻。

非欲后来传好事,只图芬馥满吾乡。

作者简介

刘禹锡,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他的诗歌风格豪迈,富有哲理性和批判精神,是唐代文坛的重要人物之一。

译文

野间小路上的花香远远传来,更加清新宜人;山间的彩蝶轻盈地翩翩起舞,我种植这些花并不是为了让后人传颂我的好事,只是希望这芬芳馥郁能够弥漫在我的家乡。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山间野花的美丽景象,以及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感,首句“野径幽香远益清”描绘了花香四溢的情景,次句“山间彩蝶舞轻轻”则通过彩蝶的舞动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后两句“非欲后来传好事,只图芬馥满吾乡”则表达了诗人种植花朵的初衷,并非为了扬名立万,而是希望家乡能够充满芬芳。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山间野花的美丽和芬芳,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前两句通过花香和彩蝶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为后两句的情感表达做了铺垫,后两句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初衷,表达了他淡泊名利、心系家乡的高尚情怀,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乡土情怀的佳作。

创作背景

刘禹锡在仕途上历经坎坷,多次被贬谪,他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对家乡和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这首诗可能是在他被贬谪期间,回到家乡时所作,面对家乡的青山绿水、野花芬芳,他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乡土情怀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刘禹锡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以及他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高尚品质。

“非欲后来传好事,只图芬馥满吾乡。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