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骄阳为虐极烦歊,万物如焚望沃焦。出自哪首诗?

5个月前 (04-13)诗词赏析10

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诗人戴复古的《大热五首·其一》,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骄阳为虐极烦歊,万物如焚望沃焦。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大热五首·其一

宋·戴复古

骄阳为虐极烦歊,万物如焚望沃焦。

天地何心成此暑,阴阳失道致愆尤。

雷声忽送千峰雨,云气初开万壑流。

却喜晚来风势好,吹凉直到小轩窗。

作者简介

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著名江湖派诗人,他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隐居乡野,以诗名世,曾师从陆游,戴复古的诗作语言自然流畅,风格朴实明快,尤其擅长描绘田园风光和农民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疾苦。

译文

烈日如火肆虐,让人感到极度闷热烦躁,万物仿佛被火焚烧,都期盼着能有一场大雨来解渴,天地为何如此狠心造成这样的酷暑?阴阳失调导致了这样的灾难,忽然雷声轰鸣,送来了千峰之上的雨水,云气初散,万壑之间水流潺潺,可喜的是傍晚时分风势转好,带来了凉爽,一直吹到了我的小窗前。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酷暑难耐的景象,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将烈日比作火,将万物比作被焚烧的对象,表达了人们对大雨解渴的渴望,诗人也通过“天地何心成此暑,阴阳失道致愆尤”的疑问,对自然现象的成因进行了思考,诗人以傍晚时分风势转好、带来凉爽为结尾,表达了对凉爽天气的欣喜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夏日酷暑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观察和感受,诗的前两句通过“骄阳为虐”和“万物如焚”等词语,将夏日的炎热描绘得淋漓尽致,中间两句则通过疑问和反思,对自然现象的成因进行了探讨,最后两句则以傍晚时分风势转好、带来凉爽为结尾,既表达了诗人对凉爽天气的欣喜之情,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乐观态度,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戴复古作为一位江湖派诗人,他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对人民的疾苦有着深刻的体会,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夏日酷暑难耐的景象,表达了对人民生活的同情和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思考,他也通过傍晚时分风势转好、带来凉爽的描写,寄托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骄阳为虐极烦歊,万物如焚望沃焦。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