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偃盖孤松挺北轩,亭亭双柏寝堂前。的意思及出处

5个月前 (04-13)诗词赏析11

诗词原文

题双柏

偃盖孤松挺北轩,亭亭双柏寝堂前。的意思及出处

唐·韦应物

偃盖孤松挺北轩,亭亭双柏寝堂前。

寒烟幂幂锁空翠,晓露漙漙滴细泉。

风韵渐高梧叶尽,霜华初下菊枝鲜。

此中自有逍遥处,何必求仙访洞天。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著称,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与王维、孟浩然等并称“王孟韦柳”,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一棵孤独的松树在北轩边挺立,枝叶如偃盖般展开;两座高高的柏树亭亭玉立于寝堂之前,寒冷的烟雾密密地笼罩着翠绿的树木,清晨的露水圆圆满满地滴落在细小的泉流上,随着秋风的吹拂,梧桐叶渐渐落尽,露出了高远的天空;而初降的霜华则让菊花的枝条更加鲜艳,这里自然就有逍遥自在的境地,何必再去寻求仙境、探访洞天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庭院中的松树和双柏,以及周围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诗中“偃盖孤松”和“亭亭双柏”是主要的意象,它们象征着坚韧不拔和高洁的品质,而“寒烟幂幂”和“晓露漙漙”则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淡泊与超脱。

赏析

韦应物的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和细腻入微的描绘,展现了庭院中松树和双柏的挺拔与秀美,诗人通过“偃盖孤松”与“亭亭双柏”的对比,突出了它们各自独特的姿态和气质,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寒烟”和“晓露”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在诗的结尾处,诗人以“此中自有逍遥处,何必求仙访洞天”作为点睛之笔,表达了自己对逍遥自在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韦应物在担任某地刺史期间,于闲暇之余所作,当时他身处官场,但内心却向往着自然与自由,庭院中的松树和双柏成为了他寄托情感、抒发志向的对象,通过这首诗,韦应物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还寄托了自己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情感与追求在韦应物的其他山水田园诗中也有所体现,成为了他诗歌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

“偃盖孤松挺北轩,亭亭双柏寝堂前。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