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虚心高节依然在,几见繁英落又开。的解释

5个月前 (04-11)诗词赏析12

诗词原文

虚心高节依然在,几见繁英落又开。的解释

题竹

朝代:宋代

作者:郑燮(郑板桥)

虚心高节依然在,几见繁英落又开。

莫道此君无用处,曾令画史久低徊。

作者简介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他是“扬州八怪”之一,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郑板桥的诗清新脱俗,富有哲理;书法则自创“板桥体”,别具一格;绘画则擅长兰竹石,尤其是画竹,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波折,但始终保持着高洁的品格和坚韧的意志。

译文

竹子依然保持着虚心高洁的品格,多少次见到花儿凋零又重开,不要说这竹子没有用处,它曾经让无数画家久久地徘徊欣赏。

释义

“虚心高节依然在”描绘了竹子虚心、高洁的品格,无论世事如何变迁,这种品格始终如一。“几见繁英落又开”则通过对比花儿的凋零与重开,反衬出竹子恒久不变的品质。“莫道此君无用处”是对竹子价值的肯定,即使它不像花儿那样绚烂多彩,却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曾令画史久低徊”则进一步强调了竹子的艺术魅力,让无数画家为之倾倒。

赏析

这首诗以竹为题,通过描绘竹子的虚心高洁和恒久不变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品格的赞美和追求,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手法,使竹子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诗人也借竹抒怀,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艺术的独特见解和感悟,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

创作背景

郑板桥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值他仕途不顺、生活困顿之际,他并没有因此消沉沮丧,而是依然保持着高洁的品格和坚韧的意志,他通过对竹子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艺术的独特见解和感悟,这首诗也反映了郑板桥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以及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和深刻领悟,在他的笔下,竹子不仅是一种自然景物,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和人生追求。

“虚心高节依然在,几见繁英落又开。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