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得地最宜儒馆种,结根须作栋材看。的意思及出处

5个月前 (04-11)诗词赏析11

诗词原文

咏松

得地最宜儒馆种,结根须作栋材看。的意思及出处

宋·陈洵直

郁郁苍苍映碧天,

得地最宜儒馆种。

雪霜风雨几经春,

结根须作栋材看。

作者简介

陈洵直,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以其诗文传世,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物,寓情于景,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其作品风格清新自然,语言质朴而富有韵味,是宋代文坛上一位不可忽视的诗人。

译文

郁郁葱葱的松树高耸入云,映照着碧蓝的天空。

它最适合在儒雅的学馆旁种植,得到这片土地的滋养。

经历了无数次的雪霜风雨,度过了多少个春天。

它的根系深深扎入土壤,预示着它将成为栋梁之才。

释义

这首诗以松树为题,通过描绘松树的生长环境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表达了诗人对人才的赞美和期望,首句“郁郁苍苍映碧天”描绘了松树的茂盛和挺拔;次句“得地最宜儒馆种”点明了松树生长的最佳地点——儒雅的学馆旁,寓意着人才需要良好的成长环境;第三句“雪霜风雨几经春”通过自然环境的恶劣,衬托出松树的坚韧和毅力;末句“结根须作栋材看”则是对松树未来成为栋梁之才的期许,也暗含了对人才的赞美和期待。

赏析

这首诗以松树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人才的深刻理解和赞美,诗人通过描绘松树的生长环境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巧妙地将其与人才的成长联系起来,诗中“郁郁苍苍映碧天”和“雪霜风雨几经春”两句,既描绘了松树的自然美,又寓意了人才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磨难和考验,而“得地最宜儒馆种”和“结根须作栋材看”两句,则直接点明了人才需要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未来的期望,整首诗语言质朴而富有韵味,意境深远而引人深思。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已无从考证,但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人才的赞美和期待是显而易见的,这可能与当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重视有关,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对人才的需求和重视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诗人通过描绘松树的生长环境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来表达对人才的赞美和期待,也是符合当时社会背景的,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得地最宜儒馆种,结根须作栋材看。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出自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