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戏问庭前双古柏,阅人无算我谁如。的意思及出处

5个月前 (04-10)诗词赏析10

诗词原文

古柏行

戏问庭前双古柏,阅人无算我谁如。的意思及出处

唐·杜甫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翦伐谁能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曾经宿鸾凤。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汉文有道恩犹薄,贾谊何才谪长沙。

戏问庭前双古柏,阅人无算我谁如。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在孔明庙前有两棵古老的柏树,树干像青铜一样坚硬,树根像石头一样坚固,树皮光滑,经过雨水冲刷后显得更加青黑,树干高耸入云,有二千尺高,君臣相遇的时机已经到来,这些树木仍然被人们所珍惜,云彩从树顶飘过,与巫峡相连,月光从树梢洒下,与雪山相映,回忆起昨天,我路过锦亭东边,先主刘备和武侯诸葛亮的庙宇紧密相连,那高大的枝干在郊原上显得古老而庄重,那幽雅的丹青在门窗上显得空阔而深远,它们虽然盘踞得地,但孤高独立,常常受到烈风的侵袭,这些古柏之所以能够得到扶持,是因为有神明的力量,它们之所以正直,是因为有造化的功劳,如果大厦将要倾倒,需要梁栋来支撑,那么这些古柏的重量,即使是万头牛也难以拉动,它们虽然没有显露文采,但已经让世人感到惊奇,即使没有被砍伐,又有谁能把它们送去呢?它们虽然苦心经营,但难免被蝼蚁侵蚀,它们的香叶曾经让鸾凤栖息,志士和幽人不要怨恨和叹息,自古以来,有大才的人往往难以被重用,汉文帝虽然有道,但对贾谊的恩情仍然很薄,贾谊虽然有才,但还是被贬到了长沙,我戏问庭前的这两棵古柏,它们阅人无数,又有谁能像我一样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孔明庙前的两棵古柏,表达了诗人对人才被埋没的感慨,诗中通过对古柏的赞美,突出了它们的坚韧、正直和伟大,同时也暗示了这些品质在人才身上的重要性,诗人又通过“古来材大难为用”的感慨,表达了对人才被埋没、不被重用的无奈和愤慨,诗人以“戏问庭前双古柏,阅人无算我谁如”作为结尾,既表达了对古柏的敬意,也表达了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对时局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诗在描绘古柏的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古柏的赞美和感慨,表达了对人才被埋没的愤慨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和丰富,诗人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律感,使得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传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游览孔明庙时所作,当时,杜甫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他的才华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生活也充满了艰辛和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他看到了孔明庙前的两棵古柏,不禁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充满感慨和愤慨的诗歌,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才被埋没的无奈和愤慨。

“戏问庭前双古柏,阅人无算我谁如。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