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地寒竹柏应为伴,春近冰霜信有时。全诗是什么?

5个月前 (04-10)诗词赏析7

诗词原文

山居

地寒竹柏应为伴,春近冰霜信有时。全诗是什么?

唐·张说

岩壑深藏处,烟霞得伴时。

地寒竹柏应为伴,春近冰霜信有时。

野老来相问,山僧去不知。

幽栖从此别,应负白云期。

作者及朝代

作者:张说(667年-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河南洛阳人,唐朝政治家、文学家,西魏名将张奭之后,封燕国公,与苏颋并称“燕许大手笔”。

朝代:唐朝

作者简介

张说自幼聪颖好学,开元年间两度为相,封燕国公,他擅长文学,为文峻丽,长于碑志,朝廷重要文诰多出其手,与许景先齐名,时号“燕许大手笔”,张说还著有《张燕公集》,他的诗歌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意味。

译文

在岩石和山谷的深处隐居,与烟霞为伴,在这寒冷之地,竹子和柏树应该是我的伴侣;春天临近时,冰霜融化也自有其时,山野中的老人前来问候,而山中的僧人离去时我却浑然不知,从此我将告别这幽静的栖身之所,或许辜负了与白云的约定。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中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联点明隐居之地,颔联通过“地寒竹柏”和“春近冰霜”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环境的变迁和时间的流转,颈联通过“野老来相问”和“山僧去不知”的描写,表现了诗人与山野居民的交往和僧人的来去无踪,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即将离开隐居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不确定。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隐居山中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地寒竹柏”和“春近冰霜”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环境的变迁和时间的流转,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坚韧和乐观,颈联通过“野老来相问”和“山僧去不知”的描写,表现了诗人与山野居民的淳朴交往和僧人的超脱世俗,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即将离开隐居生活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过去的留恋,也有对未来的期待和不确定。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说在隐居期间所作,当时,他或许因为仕途不顺或厌倦官场而选择了隐居生活,在隐居期间,他深入自然,与山野居民为伴,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生活状态下,对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的深刻感悟和表达,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内心的坚韧和乐观。

“地寒竹柏应为伴,春近冰霜信有时。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