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春泥软熟步成黏,水外风光一顿添。全诗是什么?

5个月前 (04-09)诗词赏析8

诗词原文

春日田园

春泥软熟步成黏,水外风光一顿添。全诗是什么?

宋·范成大

春泥软熟步成黏,水外风光一顿添。

柳线舞风低复起,桃花迎雨笑还颦。

村边处处鸣榔响,陌上家家绩火明。

最喜此中无俗客,只将心事付沙鸥。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官员,他生于吴郡(今江苏苏州),自幼聪颖好学,文采斐然,范成大曾任地方官和朝中官职,晚年退隐石湖,致力于文学创作和田园生活,他的作品以田园诗最为著称,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真实面貌,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译文

春天的泥土柔软湿润,走上去脚步变得黏滞,水边的风景仿佛一下子增添了无限生机,柳条随风起舞,时而低垂时而扬起;桃花在雨中绽放,仿佛在欢笑又带着些许愁容,村庄边传来阵阵渔人敲击船舷的声音,田野间家家户户的灯火在夜晚闪烁,最让人高兴的是这里没有俗气的客人打扰,只把心事寄托给那飞翔的沙鸥。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田园的美丽景色和宁静氛围,首联“春泥软熟步成黏,水外风光一顿添”直接点出春天的特点,泥土湿润,水边风光宜人,颔联和颈联通过描绘柳条、桃花、渔声和灯火等细节,进一步渲染了田园的生机和活力,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希望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处。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田园的美丽景色,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诗人通过“春泥软熟”、“柳线舞风”、“桃花迎雨”等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独特魅力,诗人还通过“鸣榔响”、“绩火明”等声音和光影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立体感和层次感,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他的高洁情操和淡泊名利的精神。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范成大在晚年退隐石湖期间创作的,在仕途坎坷、官场纷扰之后,他选择了回归田园,享受宁静的生活,这首诗正是他田园生活的一个缩影,反映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满足,以及他对田园生活的深深眷恋。

“春泥软熟步成黏,水外风光一顿添。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