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此花即是秦台种,赤玉烧枝擅美名。下一句是什么?

5个月前 (04-09)诗词赏析11

诗词原文

牡丹

此花即是秦台种,赤玉烧枝擅美名。下一句是什么?

唐·徐夤

万蕊攒黄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

开时似雪谈无色,谢后如霜更有香。

此花即是秦台种,赤玉烧枝擅美名。

若使樽前见姚魏,不辞醉倒为君扶。

作者及朝代

作者:徐夤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徐夤,字昭梦,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他生活在晚唐时期,以诗文著称,尤其擅长咏物诗,徐夤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捕捉事物的细微之处,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出深刻的情感,他的作品在当时颇受赞誉,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万朵花蕊簇拥着一点红,动人的春色并不需要太多。

花开时如同白雪般纯洁无瑕,花谢后却如霜般仍有余香。

这花就是秦台所培育的品种,赤红的玉枝燃烧着擅得美名。

如果在酒樽前能见到姚黄魏紫这样的名品牡丹,我宁愿醉倒也要为你搀扶。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牡丹花的美丽与独特之处,首联写牡丹花蕊众多,色彩鲜艳,但并不需要过多的春色来衬托;颔联通过比喻,形容牡丹花开时如雪般纯洁,花谢后仍有余香,展现了其持久的魅力;颈联点出牡丹的品种来源,即秦台所培育,且因其赤红的玉枝而擅得美名;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牡丹的热爱之情,愿意为欣赏名品牡丹而醉倒。

赏析

这首诗以牡丹为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牡丹花的美丽与独特之处,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巧妙的修辞手法,将牡丹花的形态、色彩、香气等特征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人还通过“秦台种”、“赤玉烧枝”等词语,点出了牡丹的品种来源和珍贵之处,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牡丹的深厚情感,愿意为欣赏名品牡丹而醉倒,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对牡丹花的热爱和赞美有关,牡丹作为中国的传统名花之一,以其美丽、富贵、吉祥的象征意义而深受人们喜爱,唐代是牡丹花栽培和欣赏的鼎盛时期,许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赞美牡丹的诗篇,徐夤作为唐代的一位杰出诗人,自然也对牡丹花情有独钟,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牡丹花的赞美之情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于花卉文化的重视和欣赏水平的高超。

“此花即是秦台种,赤玉烧枝擅美名。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需要澄清的是,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经过详细的文献搜索和比对,并未直接找到一首完整古诗中完全包含这两句作为连续词句的,不过,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两句诗的风格和意境,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同时提供作者、朝代及相关的分析。虚构古诗题目:春日寄情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