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季孟中间欲谁与,英贤馀事亦难平。下一句是什么?

5个月前 (04-08)诗词赏析10

诗词原文

论诗绝句三十首·其二十八

季孟中间欲谁与,英贤馀事亦难平。下一句是什么?

朝代:金

作者:元好问

季孟中间欲谁与,英贤馀事亦难平。

论诗只合安刘表,不拟诸人作许平。

作者简介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他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诗作成就最高,“丧乱诗”尤为感人,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译文

在季布和孟尝君这样的中等人才之间,要选谁作为榜样呢?即便是英才贤士,他们在其他方面的成就也难以评定,谈论诗歌只应推崇像刘表那样的人,而不应把其他人看作像许劭那样只是偶尔有所建树的人。

释义

“季孟中间欲谁与”一句,季布和孟尝君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但在此处作者用他们来代表中等水平的人才,意在表达在中等人才之间难以抉择。“英贤馀事亦难平”则进一步指出,即便是英才贤士,他们在非专业领域(即“馀事”)的成就也难以评定高低,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刘表和许劭,表达了对诗歌评价的严谨态度。

赏析

这首诗是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中的一首,旨在探讨诗歌评价的标准和态度,诗中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对诗歌评价的严谨和公正,作者认为,在评价诗歌时,应像刘表那样具有独到的眼光和公正的评判,而不应像许劭那样只是偶尔有所建树,缺乏全面的评价能力,这种态度体现了元好问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创作背景

元好问生活在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文化交融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元好问对诗歌艺术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他通过创作《论诗绝句三十首》等作品,表达了自己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对当时的诗歌创作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评价,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旨在探讨诗歌评价的标准和态度,为当时的诗歌创作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季孟中间欲谁与,英贤馀事亦难平。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