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一双燕子语帘前,病客无憀尽日眠。的意思及出处

6个月前 (04-08)诗词赏析7

诗词原文

春日病中

一双燕子语帘前,病客无憀尽日眠。的意思及出处

唐·韦庄

一双燕子语帘前,病客无憀尽日眠。

开遍杏花人不到,满庭芳草燕空穿。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至五代这一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其作品多反映战乱离苦和个人生活感受,情感真挚,语言清丽,在词坛上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韦庄的诗风清新自然,词则婉约含蓄,对后世词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译文

一双燕子在帘前呢喃细语,我这病中的客人无聊至极,整日都在床上沉睡,院中的杏花已经开遍了,却无人前来欣赏,只有燕子在满庭的芳草间穿梭飞翔。

释义

首句“一双燕子语帘前”描绘了春天燕子归来的景象,它们在帘前欢快地交谈,为寂静的庭院增添了几分生机,次句“病客无憀尽日眠”则转而写诗人自己因病而无聊,整日卧床不起,与燕子的活泼形成鲜明对比,第三句“开遍杏花人不到”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杏花虽美,却无人欣赏,末句“满庭芳草燕空穿”则通过燕子在芳草间穿梭,进一步强调了庭院的空旷与诗人的孤寂。

赏析

这首诗以春日为背景,通过描绘燕子与病中诗人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首句以燕子的欢快反衬出诗人的无聊与病痛,次句则直接点出诗人的病中状态,后两句通过杏花与燕子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与庭院的空旷,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这一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战乱频繁,民不聊生,这首诗很可能是韦庄在病中所写,通过描绘春日景象与自身病中状态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的乐观与坚韧,在动荡不安的年代里,韦庄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一双燕子语帘前,病客无憀尽日眠。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