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忽闻当坐定陵事,惭惧乞骸更见慰。全诗是什么?

6个月前 (04-07)诗词赏析7

诗词原文

狱中杂记(节选)

忽闻当坐定陵事,惭惧乞骸更见慰。全诗是什么?

清·方苞

……

忽闻当坐定陵事,惭惧乞骸更见慰。

……

作者简介

方苞(1668年-1749年),字灵皋,一字凤九,晚年号望溪,亦号南山牧叟,汉族,江南桐城人(今安徽省桐城市凤仪里人),清代散文家、史学家,康熙年间进士,官至礼部侍郎,方苞为学宗程朱理学,著有《周官集注》、《礼记析疑》、《春秋通论》、《望溪先生文集》等,方苞首创“义法”说,为桐城派散文理论奠定了基础,被尊为桐城派三祖之一。

译文

忽然听说(我)将要因定陵一案获罪,心中既惭愧又恐惧,于是上书请求辞官归乡,皇上反而更加宽慰(我)。

释义

- 忽闻:忽然听说。

- 当坐:应当获罪。

- 定陵事:指与定陵(明朝十三陵之一,位于今北京市昌平区)相关的案件或事件,此处为泛指,可能涉及陵寝修缮、管理等方面的过失或罪行。

- 惭惧:惭愧和恐惧。

- 乞骸: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即请求辞官归乡。

- 更见慰:反而更加宽慰(我)。

赏析

这句诗(实际上为散文节选)展现了方苞在面临政治风波时的复杂心境,他因卷入某桩与定陵相关的案件而心生“惭惧”,这种情绪既源于对可能犯下的过失的自责,也包含了对未来命运的担忧和恐惧,当他上书请求辞官归乡时,却意外地得到了皇上的宽慰,这无疑给了他极大的心理安慰,这种转折不仅体现了皇上的宽容与仁慈,也反映了方苞在政治风波中的机智与应变能力。

从文学角度来看,这句诗(散文)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通过“惭惧”与“更见慰”的对比,生动地刻画了方苞内心的情感变化,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情感洞察力。

创作背景

方苞在康熙年间曾任官,后因卷入政治风波而一度入狱,在狱中,他写下了《狱中杂记》一文,记录了他在狱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这段节选正是他在狱中得知自己可能因定陵一案获罪时的心理写照,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方苞在政治风波中的无奈与挣扎,以及他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这也为我们了解清代官场文化、政治生态以及方苞个人的思想情感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忽闻当坐定陵事,惭惧乞骸更见慰。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