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琵琶何能慰行路,槛槛毡车随去鸿。上一句是什么?

6个月前 (04-07)诗词赏析13

诗词原文

胡笳十八拍·第十拍

琵琶何能慰行路,槛槛毡车随去鸿。上一句是什么?

唐·刘商

汉家自失燕支山,征胡曾住乌孙岸。

沙漠回看清海月,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漫漫风萧萧,毡车槛槛动寒草。

琵琶何能慰行路,槛槛毡车随去鸿。

作者简介

刘商,唐代诗人、画家,字子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生卒年不详,大致活动于唐德宗贞元年间至唐武宗会昌年间,他工于画山水,亦擅乐府诗,内容多写边塞征戍之事,辞藻瑰丽,音律和谐,在当时颇负盛名,其诗作《胡笳十八拍》尤为后人所称道,此诗借蔡文姬的故事,抒发了深沉的思乡之情和流离之苦。

译文

汉朝失去了燕支山这片土地,征战的胡人曾驻扎在乌孙岸边。

在沙漠中回望,只见清冷的海月映照,孤城远远地望着玉门关的方向。

黄沙漫天,风声萧萧,毡车伴随着寒草摇曳前行。

琵琶的乐声怎能慰藉这漫长的行路之苦,只能随着那远去的鸿雁,乘着槛槛作响的毡车继续前行。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蔡文姬被掳至北方后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她对故土的深深思念和无奈,诗中“汉家自失燕支山”一句,暗指汉朝的衰落与领土的丧失;“沙漠回看”等句,则描绘了她在异域他乡孤独、凄凉的景象;“琵琶何能慰行路”一句,更是直接抒发了她内心的苦闷与无助,琵琶虽能弹奏出动人的乐曲,却无法慰藉她漂泊异乡的孤独与痛苦。

赏析

《胡笳十八拍》是刘商根据蔡文姬的故事创作的一组叙事诗,此诗为其中的第十拍,全诗以蔡文姬的口吻,细腻地刻画了她在北方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黄沙漫漫”、“风萧萧”、“毡车槛槛”等,营造出一种荒凉、凄清的氛围,与蔡文姬的思乡之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诗人通过“琵琶何能慰行路”的感叹,深刻揭示了蔡文姬内心的痛苦与无奈,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立体。

创作背景

《胡笳十八拍》的创作背景与蔡文姬的生平经历密切相关,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蔡邕之女,她因战乱被掳至北方,嫁给匈奴左贤王,并生育子女,后来,曹操用重金赎回她,使她得以重返中原,刘商根据这一历史事件,结合蔡文姬的传奇经历,创作了这组叙事诗,以表达对蔡文姬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对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尖锐的现实状况。

“琵琶何能慰行路,槛槛毡车随去鸿。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