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山中处处罢芳菲,众绿成阴绕碧溪。上一句是什么?

6个月前 (04-06)诗词赏析7

诗词原文

暮春归故山草堂

山中处处罢芳菲,众绿成阴绕碧溪。上一句是什么?

唐·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

辛夷花尽杏花飞。

山中处处罢芳菲,众绿成阴绕碧溪。

始怜幽竹山窗下,

不改清阴待我归。

作者及朝代

作者:钱起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钱起,字仲文,唐代诗人,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知制诰,晚年官至尚书司勋员外郎,世称钱考功、钱司勋,钱起诗名早著,为大历十才子之一,与刘长卿齐名,并称“钱刘”,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译文

山谷口已是暮春凋残,黄莺儿的叫声几乎听不到了,辛夷花全部凋谢,杏花也已落尽,春光逝去,山中处处芳菲都歇,只见大片绿叶,茂密成阴,环绕着碧绿的溪水,回到草堂,只见窗前幽竹,仍然青翠葱茏,好像在等待着我的归来。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暮春时节回到故山草堂所见的景象,通过对比春残花落的凋零与幽竹不改清阴的坚韧,表达了诗人对幽竹的怜爱与赞美,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对故土的深情。

赏析

这首诗以“春残”二字领起,为全诗定下了叹春、惜春的基调,诗的前两句写春归的景色,诗的后两句写归来后的心情,全诗紧扣题目,把惜春的感情与幽竹的意象紧密结合起来,用对比的手法,突出幽竹的高尚品格,表达了诗人对幽竹的赞美之情,诗人用“众绿成阴绕碧溪”来描绘春去夏来的景象,绿荫渐浓,溪水潺潺,既表现了自然景色的变化,又暗示了时间的流逝,而“不改清阴待我归”一句,则赋予了幽竹以人的情感,表现了幽竹的忠诚与坚韧,也寄托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对故土的深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钱起在暮春时节回到故山草堂时所作,诗人久居官场,对官场的尔虞我诈、世态炎凉深感厌倦,而故山草堂则是他心灵的归宿,在暮春时节,诗人回到故山草堂,看到春去夏来的景象,心中涌起无限的感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对幽竹的赞美和对高洁品质的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故土的深情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山中处处罢芳菲,众绿成阴绕碧溪。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出自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