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全蜀不移唐日月,四州重著汉衣裳。上一句是什么?

6个月前 (04-06)诗词赏析8

诗词原文

咏史

全蜀不移唐日月,四州重著汉衣裳。上一句是什么?

宋·陈亮

全蜀不移唐日月,四州重著汉衣裳。

卧龙跃马今何在?回首当年泪满腔。

作者简介

陈亮(1143年—1194年),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南宋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他一生力主抗金,反对议和,曾五次上书孝宗,提出富国强兵、抗金复国的建议,但均未被采纳,其著作宏富,涵盖哲学、政治、军事、经济、文学等多个领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整个四川地区依然保持着唐朝的日月(即政权和制度),四个州(这里可能指四川境内的某些州)又重新穿上了汉朝的衣裳(象征着恢复汉家天下),诸葛亮(卧龙)和公孙述(跃马)这些历史人物如今又在哪里呢?回首当年,不禁让人泪流满面。

释义

“全蜀不移唐日月”意指四川地区在唐朝时期就保持了稳定的政权和制度,这里借指宋朝时期四川地区依然保持着中原王朝的统治秩序。“四州重著汉衣裳”则是指四川部分地区在某种历史时刻(可能是指抗金或恢复中原的斗争)中,重新举起了汉家天下的旗帜,表达了恢复中原、重振汉室的愿望。“卧龙跃马今何在?”通过提问诸葛亮和公孙述这些历史人物的下落,暗示了历史变迁和英雄人物的消逝。“回首当年泪满腔”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英雄人物的怀念。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抗金复国的坚定信念,首句“全蜀不移唐日月”既是对四川地区历史地位的肯定,也是对宋朝统治的认可,次句“四州重著汉衣裳”则通过象征手法,表达了恢复中原、重振汉室的愿望,第三句“卧龙跃马今何在?”通过提问历史人物的下落,暗示了历史变迁和英雄人物的消逝,为最后一句的感慨做了铺垫,最后一句“回首当年泪满腔”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英雄人物的怀念,情感真挚,动人心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进取,而北方金朝势力强大,对南宋构成了严重威胁,陈亮作为一位力主抗金的爱国志士,他深感国家危亡之际,必须有人挺身而出,为恢复中原、重振汉室而奋斗,他在这首诗中通过回顾历史、缅怀英雄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抗金复国的坚定信念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南宋社会对于恢复中原、重振汉室的普遍愿望和期待。

“全蜀不移唐日月,四州重著汉衣裳。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