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乡里健儿弓弩手,诏许征鞍常稳跨。上一句是什么?

6个月前 (04-05)诗词赏析8

诗词原文

乡兵

乡里健儿弓弩手,诏许征鞍常稳跨。上一句是什么?

宋·陆游

乡里健儿弓弩手,诏许征鞍常稳跨。

身如铁塔壮且豪,臂挽乌号长且大。

平时日给三升粟,有诏东征还复给。

归来饮酒喜眉梢,钲鼓喧天出征早。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译文

乡里的健儿们都是出色的弓弩手,朝廷下诏允许他们常常跨上战马出征,他们身体强壮如铁塔,豪迈无比,手臂挽着巨大的弓箭,平时每日供给三升粮食,一旦接到东征的诏令,还会再次得到补给,归来时他们饮酒欢笑,眉梢间洋溢着喜悦,出征时钲鼓喧天,他们早早出发。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南宋时期乡里健儿作为弓弩手的英勇形象,他们身体强壮,技艺高超,受到朝廷的征召,常常跨上战马出征,诗中通过描述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出征时的情景,展现了他们为国效力的豪情壮志。

赏析

陆游在这首诗中通过对乡里健儿弓弩手的描绘,表达了对这些基层士兵的赞美和敬仰,他们虽然出身平凡,但身体强壮,技艺高超,是保卫国家的重要力量,诗中“身如铁塔壮且豪,臂挽乌号长且大”等句,生动地刻画了他们的形象,展现了他们的英勇和豪迈,通过描述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出征时的情景,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些士兵的同情和关怀。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国家动荡不安、外患频仍的时代,陆游一生力主抗金复国,但始终未能如愿,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基层士兵的赞美,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乡里健儿弓弩手的形象,表达了对这些为国家付出辛勤努力的士兵的敬仰和感激之情,也反映了陆游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对基层士兵的深切同情。

“乡里健儿弓弩手,诏许征鞍常稳跨。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